隨著全球經濟科技一體化的加快,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展迅速。日前,陜西省官方披露,2011年該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5千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科技合作多樣化引發關注。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并同其中9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10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46個國家的69個駐外機構派駐141名科技外交官,加入200多個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組織,此外,2006-2010年,中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共支持項目1728項,專項投入43.75億元。
陜西省科技廳廳長奚正平表示,科技進步為經濟、民生等方面帶來巨大變化,將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則對創新成果的效能與效益起到“催化”作用,并為加快技術轉移、科技成果產業化及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提供方向性指引。
目前,“低碳、可持續”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科技創新則由此成為促進民生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近年來,中外在科技領域所進行的合作已從人員交流層面向共同研發、共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的深層次合作層面轉變。
據中國官方統計,迄今為止,中國已有3300多個外資研發機構,其中不乏世界500強跨國企業在中國所建立的研發中心,并已成為其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組成。同時,中國建成5個國家國際創新園、35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2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并與多個國家聯合成立了聯合研究機構和產業化示范基地,設立多項聯合研究基金。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副書記張書玲認為,近代科學是改變人類生活與思維方式的重要原因,其不僅提高了民眾的物質生活條件,更使民眾的精神生活得到豐富。同時,國際間科技合作交流的領域也逐步擴大,除傳統技術、基礎性學科方面的項目外,在生物技術、空間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激光技術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領域的多渠道、多層次科技合作與交流也日益增多。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