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黑變綠“煤城”阜新的華麗轉身


    時間:2012-09-26





      2001年12月,國家批準遼寧省阜新市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10年間,阜新由一座曾極端貧困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向創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的目標邁進,實現了由“黑”變“綠”的華麗轉身。


      10年,阜新市的空氣環境優良天數由146天增加到337天;細河城市段由污染嚴重的“臭水溝”轉變為“全國人居環境范例”;昔日城市最大污染源和地質災害源的海州露天煤礦已變成國家級礦山公園;過去的“百里礦山百里棚戶區”已成為一座座現代化的新城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阜新在由資源枯竭型城市朝著創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最成功的經驗就是著力做好經濟轉型的“加減法”。所謂“加法”,即以增量帶動結構調整,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使經濟發展不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而是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所謂“減法”,即在資源、遠景、生態等領域堅持節能減排,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逐步探索出一條質量型發展的高速通道。


      傾力打造全國新型能源產業基地,是阜新由“黑”變“綠”最精彩的一筆。目前,遼寧1/9的電能來自風電,阜新的風電裝機容量則雄踞全省14個地級市之首,并占全省近半數。昔日惱人的常年大風,如今給阜新人帶來了實惠,也成為阜新經濟轉型的一項重要替代產業。隨著華能和華銳風電等項目的入駐,阜新的風電發展規劃已由原來的180萬千瓦時調整到1000萬千瓦時。僅以裝機容量180萬千瓦規模計算,阜新年發電量就達到36億千瓦時,每年可以節約11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20萬噸。


      全力發展煤化工業基地并將其列為國家規劃,是阜新經濟轉型的又一精彩之處。2010年春,大唐國際投資245.7億元的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開工,成為阜新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2011年,阜新液壓產業首次超過煤炭產業,成為“第一支柱”,也讓阜新成為“中國液壓之都”。現在,阜新液壓產業正向更高目標邁進———占領國際液壓產業制高點,全面替代進口并實現中國制造。今年年底,隨著一期項目的投產,阜新將向沈陽等城市輸送優質天然氣,屆時將有效緩解遼寧中部城市群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局面。


      轉型同時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阜新市經濟轉型的最終目標,也是阜新市決策者在10年經濟轉型過程中堅守不移的莊嚴承諾。


      轉型前的阜新陷入了“礦竭城衰”的困境。阜新全市人口的55%以上為煤電系統職工和家屬,下崗失業人員占全市職工總數近半數,僅阜新礦務局的下崗人數就達10多萬人,城市人口的25%和農村人口的55%屬于特困行列。


      2002年7月,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時看到的阜新采煤沉陷情況觸目驚心:由于長期只開采不填充,阜新礦區底下形成大面積采空區并逐漸演化為沉陷區。塌陷最嚴重的新邱區,其面積只有24.5平方千米,礦區竟占了17.63平方千米。這里的房屋普遍存在開裂和門窗變形等現象,有些已坍塌。阜新全市共有13個沉陷區,總面積達百余平方千米,有2.7萬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1.52萬座處于危房狀態。


      阜新采煤沉陷,險情頻生。國家撥出7.4億元專款,遼寧省及阜新市籌資共計11.8億元,進行了為期4年的采煤沉陷治理工程。本著“把采煤沉陷區治理打造成全國樣板工程”的決心,阜新市于2008年底順利通過治理工程的綜合驗收,成為全國70多個沉陷治理工程中首個一次性通過驗收的城市。如今,廣大沉陷區居民都已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居,阜新的城市面貌也明顯改觀。


      棚戶區改造,可謂阜新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頭號民生工程。由于諸多歷史原因,阜新棚戶區面積居遼寧之首,占全省的1/3,被稱為“百里礦山百里棚戶區”。棚戶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更是十分惡劣,居民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等問題十分突出。如今,阜新已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工作,總計約20余萬戶阜新人喬遷新居。


      改善環境提升幸福指數


      阜新位于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南緣,氣候干旱少雨且風沙危害嚴重,加上阜新缺林少綠,荒山、禿山較多,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嚴重。為了不讓惡劣的生態環境影響人民生活質量,阜新持續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完成了長100千米、寬500米的城市防護林帶建設,被授予省級“園林城市”稱號。


      目前,阜新森林覆蓋率達到32.1%,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7.7%;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4.34平方米增加到10.46平方米;全年6級以上大風天數由轉型前的62天減少到41天;沙塵天數由31天減少到11天。同時,阜新還被列為“全國跨區域防沙治沙示范區”。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阜新市計劃利用3年時間完成200萬畝荒山經濟林建設,并拿出其中的100萬畝用來種植文冠果提煉生物柴油。目前,此項目已步入規模化階段,很快可實現年加工生物柴油20萬噸的目標。


      阜新礦區周邊分布著大小350多處矸石堆,總量達12.9億立方米。矸石堆自燃釋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市二氧化硫總量的70%以上,是城市環境質量的最大污染源。2005年,阜新經多方論證,決定建設國家級礦山公園,利用廢棄礦坑和生產設備發展旅游業。在矸石山上墊上半米多深的客土,使之變成綠草如茵的人工大草原。該項目也是目前我國單項土地復墾工程中投資最大、復墾面積最大的項目。2009年,投資6億元的世界級工業遺產主題公園———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開園。


      凌河流域的主要干流細河,是阜新人民的母親河。轉型前,阜新發電廠的排污水、煤礦洗煤水及居民生活污水都排入細河,導致河水發黑變臭。阜新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基礎設施治理工程———細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竣工后,形成了90萬平方米的水面,昔日的臭水溝變成市民游玩的好去處,更為位于遼寧西部干旱地區的阜新市區增添了幾分江南水鄉的姿色,這一工程也因此獲得“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阜新,這座曾飽經滄桑的煤城,如今才真正實現其名所寓的“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丁冬)

    來源:中國礦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