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瞄準四大行業承接產業轉移


    時間:2012-09-21





    9月7日,由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黑龍江省2012承接產業轉移專題對接洽談會在哈爾濱舉行。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本次會上,黑龍江省工信委針對亞麻、皮革、陶瓷、石墨四個行業開展了面向發達省市的專題對接洽談會,并邀請上海、廣東、山東等12個東部地區和部分中部省市組團參會。


      資源優勢助推行業發展


      黑龍江處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位置,物產豐富,資源優勢明顯,工業基礎堅實,石油、電力、水利等能源供給充裕,工業用地寬松,交通物流便利順暢,政策環境優良,是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良好地區。


      會議針對四個行業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做了深入分析。與會者認為,黑龍江省是國內惟一兼具亞麻種植加工優勢的省份,具有原料、產業、市場、生產要素等優勢。亞麻原料產地和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綏化市、齊齊哈爾市、哈爾濱市所轄市縣。在當前國際亞麻產業轉移過程中,黑龍江省凸顯了良好的承接能力。其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是開發培育國內亞麻消費市場;以龍頭骨干企業為依托,加快產業集聚發展,促進行業資源整合、區域合理分工;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完善生產服務體系;注重多元發展,加快亞麻綜合開發利用,大力發展亞麻深加工系列產品。


      皮革工業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也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一是原料資源豐富。牛、羊飼養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3.2%,分別居全國第7、10位,豬出欄數占全國2%。二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珍貴毛皮動物養殖歷史較長,品種繁多,毛皮質量較好,養殖技術水平較高,已建立了多個皮毛動物養殖基地。三是市場空間巨大。黑龍江省是皮革、毛皮制品消費大省,毛皮制品消費占全國消費總量的57%。具有開拓俄羅斯及東北亞市場的地緣優勢。其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是發展現代制革工業和皮革加工剩余物、廢棄物深加工產業;規劃建立皮革精深加工及制品產業發展專用區,發展皮革精深加工及制品產業;建立化料市場、輔料市場、人力資源市場以及皮革機械、皮革五金、皮革科技等要素市場。


      就陶瓷行業而言,黑龍江陶瓷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依安縣、訥河市和克山縣,牡丹江東寧縣,雞西一帶。同時,依安縣及周邊地區擁有豐富的砂質高嶺土、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其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是建設東部和西部兩大陶瓷產業集聚區,西部重點打造以依安縣為核心,輻射周邊地區的建筑裝飾陶瓷產業基地;以東北和俄羅斯為目標市場,建成北方陶瓷生產、出口基地;東部重點打造雞西市、七臺河市和牡丹江市特種陶瓷及牡丹江市東寧縣和林口縣建筑裝飾陶瓷產業基地。


      作為國防工業和現代工業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基礎材料,石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黑龍江省目前分布晶質石墨礦產地有22處,絕大部分為優質鱗片石墨,儲量居全國之首,約占全國石墨儲量的60%以上。石墨資源主要分布在雞西市和鶴崗蘿北縣,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是建成集礦山采選、石墨產品深加工及科研開發為一體的全國規模最大的石墨產業基地;利用3~5年時間建成我國石墨應用研究中心、石墨制品展銷交易的集散地;發展石墨深加工產品,不斷擴大石墨的應用領域和產業規模。


      優惠政策促產業轉移


      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產業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形成合理產業分工體系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


      據介紹,近年來,黑龍江省工信委充分發揮現有優勢,在促進產業轉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在重點推進的裝備制造業、食品加工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已經有許多承接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黑龍江這次針對亞麻、皮革、陶瓷、石墨四個行業實施專題對接,是因為這些行業具有以下四個共同特征。一是這些行業都有豐富的原料資源。二是有些行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三是這些產業已經走上了集約化、園區化發展道路。四是各市縣已經出臺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優惠政策。這都為轉移方和承接方攜手合作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承接產業轉移是黑龍江省工信委今年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早在今年年初,黑龍江省工信委就啟動了項目篩選、園區建設、政策落實、項目對接等工作。5月份又在全省范圍內組織篩選了48個項目,編制了承接產業轉移《項目推介手冊》,并專門組成工作組赴省外對接招商。


      據悉,目前已經有36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總投資達77.61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必將大幅提升四個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更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促進四個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