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榴主產區,除擁有15萬畝種植面積的“冠世榴園”景區外,棗莊市嶧城區還擁有包括匡衡、賈三近等在內的豐富而深厚的人文旅游資源。近年來,嶧城區圍繞“文化游”這條線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今年以來,嶧城區按照“一三五七”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文化旅游工作線”,明確工作任務,全力打好文化旅游建設的主動戰。
加大扶持力度,助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嶧城區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促進嶧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市轉型的重要產業之一來抓,探索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充分挖掘石榴文化、青檀文化、勵志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叫響“冠世榴園·匡衡故里”城市名片。通過承辦首屆嶧城民俗文化節、參與全省“手藝山東”主題活動月,引導嶧城區壇山街道創建“冠世天嬌”文化產業園,其中的非遺文化傳承園成為全市首家非遺保護開發園區,為傳承嶧縣宮燈、嶧縣剪紙、泥塑等非遺項目創造了良好環境;引導吳林街道大成青銅藝術有限公司成功申報市級非遺項目,使青銅器技藝得到大幅度發展。據統計,目前嶧城區有規模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達到了13個,涉及文化旅游企業達170家,旅游產業鏈條逐步拉長。
加大保護力度,做好景區文物搶救性保護工作。嶧城區境內有多處歷史文化古跡,也是漢代墓群較多的地區之一。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文物行為,保護人文旅游資源是當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日前,嶧城區旅游部門配合公安機關破獲一起犯罪團伙破壞文物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追回文物13件,同時向群眾發放文物保護法律宣傳單5000余份,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嶧城區旅服、林業、公安、文化等部門先后深入冠世榴園景區賈泉村、吳林街道天柱山村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屋山泉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貞修庵古廟遺址進行實地調研,成功申報石屋山泉遺址專項保護資金30萬元,貞修庵古廟遺址專項保護資金50萬元,對瀕危文物進行了搶救性保護。目前,嶧城區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18處,區級60處。
以非遺為契機,豐富文化旅游產品。嶧城區以籌備參加第二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為契機,先后承辦了區首屆農民藝術節、首屆嶧城民俗文化節、組織參加“手藝山東”主題月系列活動,通過展出魯南大鼓、評書、青銅器、盆景、石雕、根雕、泥塑、剪紙、毛筆、石器、黑陶、虎頭鞋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產品,深入挖掘了魯南濃郁的民俗文化,豐富嶧城旅游文化內涵。據嶧城文化主管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嶧城區共有省級“非遺”項目2項,市級42項,區級89項,市級“非遺”傳承人7名。其中,“石榴盆景”、“根雕”、“奇石”、“剪紙”、“石雕”等10余個項目在全省、全國獨樹一幟,已成為外地游客到棗莊旅游時首選的旅游商品之一。
來源:中國旅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