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五個新的國家級資源基地現雛形


    時間:2012-09-19





      本報訊(記者康維海)“青藏高原地質礦產調查與評價專項”自2008年啟動實施以來,青海已成為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成效最為顯著的地區。目前,青海九大國家級和省級資源基地漸具雛形,正在向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邁進。


      青海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已發現的鹽類、石油、天然氣、部分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礦產資源開發對青海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由于歷史欠賬等原因,青海省地質勘查程度仍然很低,資源家底仍然不清。近4年來,國家、省和社會資金累計投入青海地質勘查工作達87.36億元,極大地助推了青海省的地勘工作。青海省累計提交可供進一步勘查的礦產地62處,提交可供開發的礦產地35處;累計新增資源儲量:煤8億噸、鐵礦石2億噸、銅鉛鋅595萬噸、金190噸;累計新增石油天然氣三級資源儲量:石油近2億噸,天然氣883億立方米。


      目前,青海省5個新的國家級資源基地雛形基本形成。東昆侖1000噸級黃金、祁漫塔格1000萬噸級銅鉛鋅、沱沱河1000萬噸級鉛鋅、玉樹1000萬噸級銅鉛鋅、祁連山煤鐵銅鉛鋅等5個新的國家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將為國家、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柴達木1000萬噸級油氣、柴達木500萬噸級鉀鹽、錫鐵山-賽什塘-德爾尼700萬噸級銅鉛鋅礦等3個老的國家級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將因礦產資源儲量進一步增加而煥發生機。截至去年底,柴達木盆地已發現24個油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3451萬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056.39億立方米。柴達木500萬噸以上產能的鉀鹽基地,發現多層深層鹵水含水層,最大厚度達694米,鉀鹽資源量達2.14億噸,遠景資源量達8億噸,成為新的鉀鹽基地。一個省級鐵資源基地正在形成,即祁漫塔格鐵資源基地。近年來,青海省新增鐵資源量3.23億噸,其中該基地的尕林格鐵礦累計查明資源量1.5億噸,遠景規模有望超過3億噸。

    來源:中國礦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