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丹江口市以打造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為重點,落實科技創新激勵政策,優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走出一條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道路,極大地提升了經濟綜合競爭力。
打造科技創新產業集群
立足傳統產業,做好扶優扶強的“加法”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減法”,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冶金、汽車零部件、醫藥化工、綠色食品、高新技術為主的“四大一新”產業格局。
針對傳統工業企業規模小、鏈條短、層次低等突出問題,丹江口市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積極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傳統產業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之路,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經濟開發區為依托,加快“科技孵化器服務平臺”建設,首期占地70畝、總投資3000萬元的科技創業園已初具規模,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持,逐漸形成一批企業相對集中、特色比較鮮明、市場份額較大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在醫藥化工產業領域,丹江口市開泰激素公司與武漢工程大學聯合組建鄂西北第一家甾體激素研發中心;在汽車零部件產業領域,六里坪工業園汽車零部件產業被確定為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在綠色食品領域,已形成“庫周武當橘、水中有機魚、江南林特產、江北糧油畜”的產業格局,“漢江翹嘴鲌”、“武當蜜橘”、“武當榔梅”、“丹江口鳡魚”先后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
實施科技創新激勵政策
出臺的《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丹江口的決定》、《市委、市政府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全面落實研發費用稅前扣除等優惠政策,兩年來為企業稅前扣除減免額達3518.68萬元,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額達6901.77萬元。加大對科技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2011年,該市科學技術經費支出2659萬元,占一般財政支出的1.43%。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支持丹江口庫區生態保護重大科技專項資金,2011年共爭取各類科技經費728萬元。多途徑鼓勵引導企業自主投入科研經費,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研發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了0.5%。
通過政策激勵,該市目前擁有“省科技型成長路線圖計劃”重點培育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2011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00693.40萬元,同比增長16.77%;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1259.80萬元,同比增長11.97%。
優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以技術市場管理為抓手,促進技術交易活動。2011年技術市場交易額達5283萬元。其中,丹澳、開泰、精齒等二十余家企業與武漢工程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完成多個技術交易,有力促進了企業技術提升。
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該市先后與華中大、中科院武漢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簽訂科技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湖北三六一一機械廠、十堰三洲科技有限公司、十堰知名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東風汽車精工齒輪廠、博奧水產有限公司、丹澳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據了解,通過上述扎實有效的工作,丹江口市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第一批“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市)”、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第二批“科普示范縣(市)”、被湖北省科技廳確定為全省首批“技術創新示范縣(市)”、被湖北省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全省知識產權試點縣市”。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