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8月份PMI指數自3月以來首次回升,綜合指數穩居榮枯線之上
從近日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8月制造業PMI僅為49.2%,不僅跌破榮枯線,更創近9個月來的新低。
悲觀情緒下,廣東省卻帶來幾許驚喜。數據顯示,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為50.2,比前一月回升0.2個百分點,是自今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回升,綜合指數繼續站穩在50.0榮枯線之上。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馬遙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廣東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具有較多成功經驗,其它省市可以重點學習借鑒。與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相協調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應制定出符合自身區域特色的政策,帶動制造業全面復蘇。
廣東制造業企穩回升
數據顯示,廣東省8月新訂單指數(產品訂貨)為51.1,比前一月回升1.3個百分點,再次重返到臨界線以上。相關負責人分析,8月廣東省制造業企業產品訂貨呈現出較明顯的回升態勢。另外,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1.1,比前一月回升0.2個百分點,超過95%調查樣本表示供應商配送時間與前一月持平或加快。
廣東省PMI指數特約解讀專家、省政府參事、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教授對記者表示,8月份廣東省PMI指數出現了連續6個月下行之后的首次回升,盡管僅微升0.2個百分點,結合11項分指標的走勢分析,促使廣東省制造業企穩的因素正在逐漸增加。
與前兩個月的11項分指標中均有9項下滑相比,8月份的11項分指標中有8項是上升的。其中新訂單指數(產品訂貨)、新出口訂單指數(出口訂貨)、積壓訂單指數(現有訂貨)和采購量指數分別比前一月回升1.3、1.4、1.1和1.0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在宏觀方面穩增長和穩外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大多數企業對國內外市場的短期需求的預期開始發生變化。
多舉措為制造業回暖做足保障
馬遙認為,廣東省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其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工作較為出色,制造業率先企穩符合市場預期。廣東省重點加強落后產能、過剩產能淘汰,促進低端制造業向高附加值方向轉變,并實施開展金融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取得了不錯成果,為制造業回暖做足了保障。
在投資領域,廣東民資進入門檻大降。廣東省近日發布第二批面向民間投資招標的138個重大建設項目,涵蓋交通、能源、城建等多個壟斷領域。這是廣東繼7月16日發布第一批項目后再次推出的招標項目,兩批項目共182個、總投資5038億元。
據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春洪介紹,涉及公共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兩批招投標項目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重大項目招投標將成為一項長效工作。而民資的進入門檻,已經降低到“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
據介紹,到2013年底,廣東將完成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級行政審批事項力爭壓減40%左右,其中企業投資領域審批事項壓減70%左右,繼續加快推進省轄權限內行政審批“零收費”。力爭到2014年底,實現地級市以上投資項目審批和備案事項網上辦理率達90%。(本報記者李金玲黃春蘭)
來源:中國企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