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南蘇州、北濰縣”美譽的濰坊市早在明代就是享譽國內的手工作坊重鎮,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今日濰坊市更是山東省工業經濟的橋頭堡,其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10%左右,緊隨青島、煙臺之后。但是,濰坊工業經濟仍然以機械裝備、石油化工、食品服裝、造紙等傳統產業為主,制造業向高端提升、高污染產業節能減排、新興產業培育等都任重道遠。7月23日~27日,《中國電子報》兩化融合深度行報道組在濰坊采訪時了解到,兩化融合已經帶來了驚喜,正推動濰坊傳統工業“智”造前行。
“軟”化的裝備制造業
“全國任何地方的福田雷沃收割機出現了故障,收割機的智能系統都會把故障問題反饋給公司信息中心,技術專家經過初步診斷后,通過遠程定位系統鎖定位置,公司會派距離最近的維修服務人員火速前往,及時解決問題。”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福田雷沃黨委書記梁啟榮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該公司采用了遠程定位、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跟蹤服務信息系統。
福田雷沃是中國農機行業的標志性企業,其生產的雷沃谷神聯合收割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70%。曾有“在中國人吃的每兩個饅頭中,一定有一個是由雷沃生產的收割機收割的糧食做成的”說法。但是,由于裝備制造行業競爭相對激烈,利潤率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國外知名企業都已經向服務業轉型,來自服務業的收入超過了50%,甚至更多。
在這一背景下,2011年福田雷沃投資9000萬元,啟動了“基于物聯網的裝備制造業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將對遍布全球各地的該公司生產的在役機械裝備的地理位置、運行信息、工作狀態等實施遠程監測、數據采集、故障排除、現場服務調度等,達到快速、實時、零距離的精準服務。
“這個項目實施完成后,可以明顯提高福田雷沃拖拉機和收割機產品價值與企業服務能力,預期實現企業產品價值增值 10%以上。”梁啟榮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說。
裝備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福田雷沃有自己獨有的理解。他們認為,裝備制造業的服務應該是依附于硬件產品上的服務業。所以,到目前為止,福田雷沃所提供的所有相關服務都是免費的。
據預測,到2015年中國農機總產值將到達4000億元,如果僅僅按照每年3%~5%的維護費用計算,每年的維護費用的市場需求至少在120億元以上。
而事實上,圍繞農機服務全價值鏈有巨大的需求和創新空間,絕不僅僅是這個數字。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濰柴動力是濰坊裝備制造行業另外一家龍頭企業,是國內柴油發動機領域的領頭羊,擁有整車、動力總成和汽車零部件三大黃金產業鏈,2011年銷售收入接近1000億元。
盡管在國內市場濰柴動力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優勢,但國際市場仍然是濰柴動力的短板,康明斯、伊頓等國際性大公司來自海外的收入都在40%~60%,而濰柴動力還不到5%。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崔友昌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濰柴動力要實現國際化戰略,打造全球化制造基地,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據了解,經過6年多的建設,濰柴動力累計投入信息化資金超過1.2億元,已經初步建立了6大信息平臺,基本覆蓋了企業產品研發、采購物流、生產制造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這些平臺的建立對于濰柴的跨越式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身份”可查的食品蔬菜
食品加工和現代農業是濰坊支柱性產業,其中得利斯低溫火腿、壽光蔬菜等都是聞名全國的產品。為保證食品全過程的安全、蔬菜生長環境的遠程控制,以RFID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開始滲透到食品加工和現代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得利斯是一家采用低溫技術生產火腿的食品企業,為保證食品安全,得利斯在行業內率先建立起貫穿養殖、屠宰、分割、加工、倉儲、冷鏈配送的全程追溯管理體系。
得利斯集團技術中心主任鄭乾坤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養殖場,仔豬出生后就佩戴RFID電子耳標,電子耳標就像小豬的身份證,記錄生豬的用料、免疫、保健、用藥等健康信息,伴隨其生長直至出欄。生豬出欄時電子耳標中的全部信息都將導入管理卡。生豬轉入屠宰環節后,又換上了帶有芯片的胴體掛鉤標簽,記錄每頭豬在屠宰過程中的全部信息。生豬完成屠宰分割后,所有信息都轉換為追溯碼標簽,隨產品進入倉庫。
在得利斯超市,鄭乾坤為記者演示了食品追溯系統中的終端查詢系統。他隨機拿起一個得利斯產品用終端查詢系統掃碼,記者立刻就看到了該產品在相關養殖、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等過程中的詳盡信息。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