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談到經濟,有“一看晉江,二看南安”的說法。去年,南安財政收入突破50億元,成為福建省第二個財政收入超50億元的縣市,發展后勁十足。近日,記者驅車前往南安,調研該市上半年工業發展情況,并探營走訪了數家企業。
工業經濟運行平穩
針對南安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記者采訪了南安分管工業的副市長黃景陽。據介紹,今年1~6月,南安工業總產值完成606.63億元,比增1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15.79億元,比增20.4%;工業增加值完成187.04億元,比增15.9%;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95億元,比增19.8%。
在具體的產業分析上,南安石材陶瓷、鞋服輕紡等傳統產業相對穩定增長較快,分別實現規模產值155.8億元和194.69億元,比增34.2%和27.3%;機械裝備、水暖廚衛、光電信息產業受復雜經濟形勢帶來的外需低迷、內需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
對于這份成績單,南安市委書記黃南康在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工業、制造業是南安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這一“看家法寶”不能丟,要更加注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在具體的工作中,南安正根據現有的幾大工業支柱產業特點,從各個層面來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技術改造上,大力度、大手筆推進企業技改。據南安市經貿局局長王連法介紹,今年初以來,南安市加強創新引導,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上,大力實施技改項目,共組織實施280個、投資額達100萬元以上本級技改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52%。同時,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申報省級技改項目,有12個項目被列為省工業轉型創新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據悉,南安經貿局上半年已下發技改獎勵1.1億元,扶持力度空前之大。
節能降耗上,積極組織開展“企業節能服務日”暨合同能源管理推介會活動,引導重點耗能企業實施鍋爐窯爐、電機變頻等節能技術改造,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電耗1057千瓦時,同比下降4%。積極組織力泰建材等30余家企業申報省級、泉州市級節能循環經濟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分別節約3.5萬噸和1.8萬噸標準煤。大力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三美金屬等3家企業通過省級資源綜合利用認定。
項目建設上,注重項目投資拉動。深化項目“三維”對接,深入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動,全力打造“回歸之城”,力爭引進一批高端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注重投資質量,把好項目效益關,注意項目的投入產出問題,注意土地的“畝產”問題,督促企業加大投入,防止出現圈地現象,切實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率和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品牌建設方面,積極引導企業加強品牌運營和維護,大力創建行業名牌,今年上半年新增“華興”(華興雨具)、“大樹”(新廳皮塑)兩枚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馳名商標,全市累計達16枚,躍居泉州市第二位。同時加大力度做好水暖廚衛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申創工作,目前已通過福建省經貿委初審,并上報至國家工信部審核。
打好工業大盤保衛戰
盡管南安經濟在上半年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在外需乏力、內需不足影響下,企業普遍面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長期訂單銳減、庫存增多等問題,生存環境堪憂。南安市市長王春金在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上講話時也表示,下半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能否保增長,關鍵看工業,支撐在工業。
一要挖掘存量資源。在積極引進新項目的同時,更加注重引導現有的中小企業通過增資擴營、技術改造、改制上市、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裂變發展,迅速壯大經濟總量。目前,有些企業用地供而未用、用而未盡,要開展閑置土地、低效廠房的清理整頓,鼓勵企業通過設備更新、引進先進技術進行“低產田”改造,盤活存量土地,增加生產能力。
二要提升發展質量。“二次創業”不能再走老路,加快發展不能靠消耗寶貴的土地資源,不能破壞生態環境,要把加快發展與加快轉型統一起來,走高精尖、集約化、轉變提升的發展道路,在“量”的積累中加快“質”的提升。要著力在創新轉型中創造新優勢,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大力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傳統產業走向高端,支持工業企業由傳統生產環節向研發、營銷延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入新領域、新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要拓展園區市場。市級項目基地和鄉鎮工業集中區要進一步整合提升,擴大園區規模,推進園區共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積極探索高效的經營模式、管理方式、運行機制,為入駐企業提供良好服務。石材城、水暖城等專業市場要創新營銷模式和經營業態,加快建設電子商務平臺,拓展市場發展空間,著力建設世界石材交易中心、價格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全球水暖產銷中心。
四要完善政策體系。認真落實促進工業穩定增長、推進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兌現幫扶資金,同時,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在鼓勵回歸創業、發展總部經濟、吸引稅源回流等方面,出臺更加實用管用的政策,發揮政策的杠桿作用和導向效應。
五要優化創業環境。推進行政服務創新,不斷改進服務方式、規范服務行為、簡化辦事程序,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