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長春實施“四位一體”創新驅動戰略


    時間:2012-09-06





    “長春過去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長春未來的發展更需要依靠創新驅動。長春必須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來抓,從而真正讓長春走上內生增長的道路。”這是去年8月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在長春市召開的全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會上的講話。而以此次會議為標志,長春市亦正式踏上了以創新驅動為支撐、以產業升級為特征、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的大發展、快發展之路。


      構建“四位一體”創新體系


      據了解,去年中,長春市就已制定完畢“四位一體”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即:以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加快建立政府、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高校院所、開發區“四位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科技園區、基地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力度,積極擴大國際與區域科技合作,大力培養引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強化知識產權創造與保護,不斷集聚創新資源和要素,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把長春建成創新驅動能力強、創新產出水平高、創新特色突出的國家創新型城市。


      到2015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到60%以上,全市先進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4000億元左右,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到35%,孵化1000戶科技型企業,培養具備上市條件的科技型企業50戶,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數達到200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左右。


      與此同時,集聚各方面的創新資源和要素,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切實把全市的科技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傾力構建政府、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高校院所、開發區“四位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體系。重點工作主要包括:強化政府在“四位一體”戰略聯盟體系中的引導作用,對于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在資金投入、土地供應、財稅優惠、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


      強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在“四位一體”戰略聯盟體系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風險投資機構等戰略投資者,形成互利共贏的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推進格局。


      強化高校院所在“四位一體”戰略聯盟體系中的支撐作用,將大學科技園工作納入全市科技和教育發展規劃,積極組織在長高校申報省級大學科技園,整合各方面的創新資源,為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鼓勵、支持高校院所投身地方經濟建設,開展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高新技術應用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等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鼓勵高校院所與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強化開發區在“四位一體”戰略聯盟體系中的載體作用。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與開發區“二次創業”緊密結合起來,主動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鏈,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加強開發區內各類科技園區、創新基地、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設,使開發區成為全市創新驅動的研發基地、孵化基地和產業基地。


      發展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生物與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整合資源,將工業發展資金、中小企業擔保資金、退城進區補償資金整合集中,構建5億元以上的工業結構調整升級融資平臺;通過實施各類創新計劃,采取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稅收返還、風險投資、質押擔保等多種方式,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組、農業機械、精密制造裝備、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和精密光學機械等。支持一汽集團向產業鏈縱深發展,開發新能源汽車動力模塊技術,加快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長客股份為龍頭,以長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為載體,大力推進高速動車組生產。


      光電信息產業重點發展物聯網、LED顯示及照明、汽車電子、激光及加工設備等。依托光華微電子、鳳凰惠邦、光華科技、當代信息等國內知名企業,積極發展電子標簽、讀寫器、射頻電子標簽封裝設備及輻射固化技術等長春市具有優勢的物聯網設備制造業;大力推進物流管理、智能交通等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物聯網應用服務業。力爭到2015年,把長春市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特色鮮明的光電信息產業基地。


      生物與醫藥產業重點開展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物農業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在推進大成集團100萬噸化工醇基礎上,謀劃建設200萬噸玉米原料糖、100萬噸生物聚酯等項目。力爭到2015年把長春建設成為產業集成度高、核心競爭力強、具有較高開放度和鮮明特色、與國際接軌的國家重要生物化工和醫藥產業化基地。


      新材料產業優先發展特種工程塑料、綠色鎂合金、納米碳酸鈣、高分子全降解材料等。以長春應化所和吉林大學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為依托,推動聚酰亞胺、聚醚醚酮等特種工程塑料的產業化步伐;積極推進稀土鎂合金在汽車、軌道車輛上的應用,做大做強綠色鎂合金材料產業。


      新能源產業突出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風電裝備、能源存儲四大領域,重點是突破關鍵技術,壯大產業規模。集中支持太陽能AZO導電玻璃、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智能電網等的發展。力爭到2015年將長春建設成我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