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效果不斷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成就斐然,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區域投資協調性增強
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10年來,一個個旨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政策穩步推進,在這些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政策帶動下,區域投資結構逐步優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快速增長,東部地區投資更加注重質量,呈現東、中、西、東北統籌、協調發展的局面。
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快速增長。以西部地區為例,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啟動和推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速向前推進。2003年至2011年,西部地區累計完成投資311868億元,年均增長27.5%,比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1.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完成投資占全國投資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的比重為23.1%,比2002年提高3.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部地區在中部崛起政策的支持下奮起直追,投資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再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實施意見,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標和進度一步步明確。2003年至2011年,中部地區累計完成投資307023億元,年均增長29.8%,增速比全國投資高4.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占全國投資的比重由2002年的17.1%提高至2011年的22.8%,比重提高了5.7個百分點。
此外,東北地區在東北振興政策的支持下,重新煥發青春,投資高速增長。2003年至2011年,東北地區累計完成投資147770億元,年均增長30.4%,比同期全國投資增速高4.8個百分點;2011年東北地區投資占全國投資的比重為10.5%,比2002年提高2.5個百分點。
東部地區投資更加注重質量,繼續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2003年至2011年,東部地區累計完成投資652091億元,年均增長22.8%;隨著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進程的加快,東部地區投資占全國投資的比重出現回落,由2002年的51.9%回落至2011年的41.9%。
重點項目投資成效顯著
從青藏鐵路、京滬高鐵到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長江三峽工程,10年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建成投產,一系列重大工程順利推進,眾多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在能源生產方面,供應能力穩步提高。神東、陜北、魯西等大型煤炭基地頗具規模,眾多大型氣田投產、龍灘等大型水電站先后建成。在交通運輸方面,高速鐵路從無到有飛速發展,“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和西部開發8條公路干線建成,青藏鐵路、京津高速、鄭西客專等多個客運專線竣工,鐵路、公路、水運組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人們出行更加便捷。
第三產業中,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261377億元,年均增長25.8%;201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1740億元,占全部投資的19.9%,比2002年提高2個百分點。大批住宅相繼竣工,改善了人們的居住條件。
節能環保投資效果明顯
在投資方面,國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不斷調整投資結構,把基礎設施投資和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社會事業投資作為投入的重點,以進一步優化資金投向、鼓勵民間投資和抑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為重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投資較快增長和投資結構優化。國家高度重視企業自主創新和節能環保的投資,工業競爭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和促進下,裝備制造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至2011年裝備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速均超過30%。近年來高耗能行業投資過快增長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至2005年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分別高達43.9%、43.1%和31.9%,在國家一系列調控政策的作用下,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明顯回落,2010年、2011年分別僅為14.7%和18.3%。
不走過分依賴投資的老路
投資建設碩果累累的10年,是投資質量和效益不斷優化的10年。
1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堅持在發展中不斷調整投資結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把基礎設施投資和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社會事業投資作為投入的重點,到進一步優化資金投向、鼓勵民間投資,再到抑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實現了投資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10年來,投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有效拉動著“中國號”經濟列車向前。2003年至2011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48711億元,年均增長25.6%,投資規模增加了6倍多。在投資的帶動下,工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等薄弱環節得到加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設備更新升級,還是改善民生、保護生態環境,都存在著巨大的現實投資需求:“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物流業方興未艾,文化產業正處于大發展時期,這些都需要大量投資,保持適度的投資增長速度是必要和合理的。
另一方面,保持投資合理增長,質量和效益要先行,投資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學發展,防止走過分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我們要把投資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作為重點,更加重視在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基礎上的投資增長、在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基礎上的投資增長,切實加強國有投資對投資質量的引領作用,使投資進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向自主創新傾斜,向節能環保傾斜,從而更好地發揮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歐陽優)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