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補足資源枯竭
[ 淮北市煤炭、電力產業占34%,按理說,在煤電需求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淮北經濟肯定會受到影響,但當地經濟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出現明顯增長勢頭 ]
被挖走8億噸煤后,安徽省淮北市大地上留下了百余個塌陷區。2009年,因煤而生的淮北被國務院確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
眼下,在淮北市的產業比重中,煤炭、電力產業仍占34%。按理說,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對煤電需求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淮北經濟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塌陷”。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3~15日在淮北市采訪時發現,當地經濟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出現明顯穩增長勢頭。
“上半年,淮北市GDP增速為13.2%,在黃淮海地區20多個城市中是最高的,在安徽省排名前三位。7月份全市工業增加值增幅達到了18.2%。”淮北市委書記畢美家對本報記者說,淮北沒有 “塌陷”的原因在于找到了“不下滑”的產業,拉平了產業結構“短板”。
“不下滑”的產業
在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里搞食品工業是一件新鮮事。“幾年前,我剛提出這一想法時,很多人不贊同,認為不適合搞,而且市場容量有限。”畢美家告訴記者,正是由于食品工業的貢獻,讓淮北經濟沒有走下坡路。
在淮北市西北部的鳳凰山腳下,有一處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安徽淮北鳳凰山食品經濟開發區,這也是安徽省首家食品專業園區。
淮北徽香昱原早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秀華告訴記者,經濟低迷并沒有給企業帶來任何影響,上半年銷售增幅甚至在50%以上。張秀華的企業生產的是當地居民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食品,“做這樣的產品,銷售量只會不斷往上走。”
臺資企業安徽松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樹榮也告訴記者,公司投資1億多元,目前產銷兩旺。
“我們食品工業園去年產值80億元,增長60%以上,上半年增幅達到62.8%,產值達到52.6億元,全年可突破100億元。”安徽淮北鳳凰山食品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任鍇對記者說:“經濟下行對園區食品工業沒有影響,上半年園區用電量增長36.7%,是淮北全市用電量的3倍,企業也很少感覺到資金的壓力。”
淮北市提供的數據顯示,近4年來,淮北食品工業分別以49%、91%、55%、45%的速度遞增,2010年完成產值近120億元,是“十一五”初期的6倍多,2011年突破160億元,食品工業躋身全市第二大產業。
“搞食品工業另一個好處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安置大量就業。”畢美家說。據淮北市統計,2011年,該市食品工業提供財政稅收超過6億元,食品企業就業人員近2萬人。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位居安徽省前列。
形成六大主導產業
淮北是閘河煤田的主產區,本地及周邊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煤礦機械需求巨大。據淮北市杜集經濟開發區提供的數據,在方圓300公里范圍內就有淮北、皖北、淮南、徐州、兗州等大型礦業集團20余家,年礦山設備需求量在500億元以上。
杜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宗瑞清告訴記者,盡管目前煤炭銷售疲軟,但礦山機械產銷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杜集經濟開發區以礦山裝備產業為主,目前園區80%以上的企業為機械加工制造類,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96%。
宗瑞清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園區主導產業完成銷售收入36.78億元,同比增長85.8%。工業增加值12.02億元,同比增長60.8%。
“十一五”初期,淮北煤電產業在全市工業中占比80%以上,非煤電產業不到20%,如今,淮北已形成了煤電、食品工業、煤化工、礦山機械、紡織服裝和陶瓷建材六大主導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淮北市完成工業投資158.9億元,增長24.8%。畢美家對記者說,在淮北市各項投資中,工業投資占60%以上,其中80%投在了裝備制造業,“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章軻)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