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十二五”重點培育千億元紡織基地


    作者:謝充靈    時間:2012-08-09





      本報訊 近日,福建省經貿委印發《福建省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前福建省紡織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五位,全行業60%的企業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按照目標,“十二五”末福建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將增長近一倍,在此期間該省還將構建世界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


      據了解,2010年福建省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69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655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20.1%,占全省工業總產值12%。一批化纖、棉紡、織造、染整、產業用紡織品、服裝等行業的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全行業已出現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集團1個,超50億元的企業10個。


      福建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在全國也排名靠前,其中化纖206.15萬噸,在全國排第三位;紗184.18萬噸,排第五位;布31.2億米,排第七位;印染布39.12億米,排第五位;非織造布10.56萬噸,排第五位;服裝29.23億件,排第五位。


      福建省經貿委表示,目前該省紡織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增強,全省被授予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的有晉江、長樂、永安等3個“中國紡織基地市”;石獅“休閑服裝名城”、石獅豐澤“童裝名城”、尤溪“革基布名城”;以西褲、運動服裝、內衣、休閑裝、童裝、織造、經編、花邊、輔料等的12個“特色名鎮”。全行業60%的企業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30%化纖裝備和15%棉紡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不過,福建省紡織服裝業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從國際市場看,受人民幣升值、勞動法實施、原材料成本上漲等綜合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生產成本普遍上漲,與一些新興國家相比,已漸漸喪失低成本優勢,這也造成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此外,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加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國際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也給紡織工業平穩運行帶來較大挑戰。從國內市場看,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受勞動環境和待遇的制約,紡織工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日趨嚴重,東部地區勞力短缺更加明顯。


      對此,福建省將充分發揮紡織行業發展基礎以及紡織重點地區交通、資源、經濟、社會、人文條件等的比較優勢,在紡織服裝主產區晉江、石獅、長樂等地建設千億元產業基地。此外,還將加速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等紡織發達地區以及新疆等棉花資源地區等的密切合作、協調發展,積極發展與海峽對岸臺灣的紡織技術交流,使福建紡織產業成為世界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十二五’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5%,‘十二五’末達5000億元。全省紡織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至‘十二五’末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集團超8家、50億元的超30家,發展壯大一批年產值超10億元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謝充靈)

    來源:中國紡織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