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外貿地產雙重影響浙江財政增速放緩


    時間:2012-08-08





      浙江財政收入結束了此前幾年的高增長態勢。

      日前,浙江省公布了1-6月份的財政收入數據,上半年,浙江全省的地方財政收入是1957.45億元,僅增長4.4%,這大大低于往年20%-30%的增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胡建怡認為,浙江省的經濟結構中,民營經濟占主要部分,由于中小企業外向型的倚重過大,所以相比其他沿海省份,受到的沖擊會更嚴重一些。此外,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尤其影響到浙江的稅收收入。

      杭州財政負增長

      浙江財政廳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浙江財政最壞的時候是3月,全省單月增幅為-1.4%,但到6月份回升到2.9%,從產業看,工業稅收增長向好,第三產業稅收增幅略有回升。

      而從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增幅看,全省11個設區市中,有10個實現增長,而省會杭州市上半年財政卻呈負增長。

      據杭州市財政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杭州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452.4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32.09億元,下降2.3%。而1-4月份,杭州完成財政總收入為595.97億元,增長0.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05.63億元,下降4.4%。

      而到了1-5月份,杭州財政的負增長依舊未好轉,其中公共財政完成383.89億元,下降3.7%。

      另一個重點城市溫州的壓力也極大,溫州前四個月財政分別完成67.7億元、50.7億元、29.0億元、37.3億元,同比增長3.7%、0.5%、-3.7%、-2.2%。

      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此前指出,今年溫州財政收入呈現負增長,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對于浙江財政狀況,近日市場有傳言稱全省多地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危機,甚至出現發不出工資的情況。

      7月12日,浙江省財政廳人士在電話中對本報表示,相比江蘇,浙江今年的財政增量會相對少一點,但是財政收入形勢總體平穩。

      浙江財政廳人士表示,浙江的情況沒有外界想的那么嚴重,如果浙江一些城市都發不出工資,那全國其他區域的地方財政問題就更大了。

      受地產市場拖累

      胡建怡表示,外貿下降,企業利潤收窄,是影響浙江財政收入的一大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地產市場的低迷。

      “國家的宏觀調控,使對土地財政依賴較大的浙江受到不小的沖擊,原來是全民炒房,現在很多資本都被套進去了。”胡建怡稱。

      根據各地公開的統計信息,杭州、寧波、溫州三座浙江核心城市,上半年共收獲出讓金106.31億、68.44億和21.18億,但同比分別下降約72%、60%、84%。

      此外,房地產稅收的下降對浙江財政沖擊非常明顯,房地產稅收包括所得稅、契稅、營業稅等,房地產稅收增長與市場走勢密切相關。

      2004年6月,房地產稅收在浙江地稅收入中的占比達到21.9%,首次躍居第一大稅源。當時官方曾表示,“地方財政中房地產稅收比重較高,使地方財力增長具有一定不確定性。”

      浙江公布的《浙江省“十二五”城鎮住房保障與房地產業發展規劃》顯示,在房地產最熱的2010年上半年,浙江的地產業稅收收入增長82%,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3.7%。

      而在此之后,由于國家的宏觀調控,浙江從房地產領域獲得的交易稅收逐步下降,這早在2011年已經顯現。浙江省公布的數據顯示, 到了2011年4、5、6月,浙江省房地產營業稅環比分別下降17%、16%、8.1%。2011年上半年,浙江房地產業稅收收入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貢獻已下滑至27.9%。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統計局逐月公布的70大中城市房價運行情況中,浙江的杭州、溫州、寧波三座城市,在近幾月中經常位于降幅的前三名。這三座雖是中國二線城市,其房價,尤其溫州與杭州,卻遠超一線城市的廣深地區。(作者:趙飛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