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底舉行的全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成果展覽會上,沈陽機床集團和格微軟件公司的核心技術贏得了觀眾的驚嘆:前者為數控機床裝上“國產大腦”,標志著其正由傳統制造商向工業服務商轉型。后者則憑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一條翻譯軟件生產線,打造集產品研發、翻譯服務、知識服務為一體的產業化基地。
一個是機床行業的翹楚、一個是翻譯服務領域的佼佼者,在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潮中,它們分別用自己的方式推動“沈陽制造”向“沈陽智造”跨越。
自2011年4月沈陽市獲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以來,工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兩化融合工作進入加速推進的發展階段。據沈陽市經信委對300多家企業的調查顯示,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的已達89.13%,部分企業在產品創新數字化應用上已達到精細級。信息化覆蓋了從產品需求到概念設計、詳細設計、產品仿真、樣品試制、批量生產等全過程,研發集成創新初見成效。
兩化深度融合也催生了新的服務形式、商業模式及新興產業。以翻譯服務和知識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格微軟件公司就正在上演精彩的“跨界”————為沈陽市百戶規模以上企業建立了百萬級別的專用知識服務中心,實現企業知識擁有量的千倍增長。
此外,禾豐牧業正在努力打造全國首家飼料行業網上交易及公共咨訊服務平臺,沈陽醫藥系統正在組織建立中試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等。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工業設計、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沈陽市高端制造提供了強力支撐。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