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很多富豪一到周末就會開啟游艇,出海曬太陽。瀕臨南海的廣東未來也會出現這種景象嗎?一個引爆市場興奮點的具體政策是,廣東省政府近日剛剛印發了《廣東濱海旅游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成廣州南沙、生物島、珠海平沙和深圳大鵬灣四個游艇基地,將廣東省打造成為游艇旅游強省,并且在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濱海游艇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據國際慣例,當地區人均G D 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就開始萌芽。而廣東人均G D P在2011年已經突破7000美元大關,另據不完全統計,珠三角具備購買游艇能力的富裕階層人士超過10萬人。
游艇產業向來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據估算,中國游艇業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可提供120萬個工作崗位。除了廣東外,上海、三亞、青島、廈門等地也在給“游艇經濟”制定了發展規劃。
資本總是逐利的,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地方政府力推,目前仍鮮有游資莊家涉足。這些潛伏的資本大鱷們出自什么樣的考慮?
四大游艇基地隱現
廣東計劃不斷開放游艇市場。按照最新出爐的《廣東濱海旅游發展規劃2011~2020年》,廣東要建成廣州南沙、生物島、珠海平沙和深圳大鵬灣四個游艇基地,廣州、深圳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規劃建設國際郵輪母港,建設年限從2012-2015年,總投資9億元;珠海平沙則被寄望打造成國內第一個“游艇城”。
打開這扇門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給一個城市地區定調定格,十幾年前是看有無麥當勞、肯德基;而后就比拼‘高爾夫球場建設’;現在是升級到‘玩游艇’,看有多少富豪能在這個城市停留。”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酒店與俱樂部管理系系主任饒勇告訴南都記者,中國游艇行業在未來幾年將保持甚至超過3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產值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珠三角富豪以后跟國際客商洽談生意,不再局限于“在陽光下揮幾桿”,或會更熱衷于駕著游艇,在碧海藍天間乘風破浪。
這絕非海市蜃樓似的預言。根據國際慣例,當地區人均G D 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就開始萌芽。而廣東人均G D P在2011年已經突破7000美元大關,另據不完全統計,珠三角具備購買游艇能力的富裕階層人士超過10萬人。“以廣州為例,2011年新增游艇泊位超過100個,仍是一位難求,預計今年廣州的游艇泊位將突破500個。”楚睿商業咨詢C E O黃文杰說,珠三角的富豪人群非常集中,在國內也是名列前茅,這是“廣式游艇經濟”起航的原動力。
兄弟城市施壓
現在,在地方政府眼里,中國的海洋漂滿了鈔票。
除了廣東之外,上海、三亞、青島、廈門等沿海城市也在給“游艇經濟”寫下規劃綱領。據悉,上海規劃建設的游艇碼頭將在10座以上,三亞市也預計到2020年,建造6000-8000個游艇泊位。而廣東《重點濱海旅游項目一覽表》顯示,2010~2012年,廣州南沙游艇俱樂部二期及配套工程將在廣州南沙擬建游艇碼頭289個,配套商業設施8萬平方米;2012年~2015年南沙郵輪母港建設規劃可靠泊國際豪華郵輪的碼頭與泊位,并發展與郵輪碼頭配套的大型購物中心和高端旅游休閑設施。
高檔游艇生產銷售公司德國圣汐公司斷言:五年后,中國沿海城市將都有中高檔游艇和像樣的碼頭。
“目前,我國陸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已經飽和,景觀水系資源的發展必將成為一個新的旅游亮點,游艇業將會發展成為中國極具潛力的新興產業。”復旦大學旅游系教授徐培華如是表示。
更直接地說,“游艇項目從一開始就避開了‘圈地色彩’,審批單位不是國土部門,而是交通、海事等單位,政策障礙相對較少。”饒勇說。
但在這一進程中,“資源平臺的打通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比如說上海的口岸愿不愿意跟廈門、南沙、三亞的口岸聯動。”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告訴南都記者,行政分割的結果是,游艇投資變成一種民間自發行為,而民間各種游艇俱樂部為了搶占客戶資源,采用各種條件來限制會員,以免自身客戶的流失和轉移,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