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寬甸滿族自治縣柱參專業合作社理事焦志輝向遼寧副省長趙化明提交了關于以石柱參繁殖方式在遼東流域建設15000平方公里野生人參繁殖區的請示。以下是提交的詳細匯報:
一、前期科研論證
1、石柱參歷史和現代科學研究
石柱參又稱柱參或石柱子人參,獨產于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石柱子村,源于明朝萬歷年間,當年山東7個山參把頭從營口港下船,沿鴨綠江沿岸北上,在鴨綠江沿岸尋找野生人參,走到現在的石柱子村區域收獲頗豐,就把大參帶走,把一路采集到的參籽和幼苗栽種到石柱子村山上,并栽槐樹和立石碑為標記,現在老槐樹和石碑保存完好。老人的后代子女后來尋找到石柱子村這個地方,所收獲人參品相俱佳,從此就開始了在石柱子村森林里邊撒籽繁殖野生人參的生活。后來森林破壞嚴重,于是石柱子參農發明了硬池底子載參的方法,所出產人參品相藥用價值與野生人參藥用價值無差異,也就有了清朝中后期一直到民國營口參市:“柱參不到不開行"之市場地位和"賽山參"之美譽。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更是將石柱參作為國禮贈送給國際友人。
通過現代藥用植物學家研究證實:石柱參種源基因是唯一的跟野生種源基因最接近的這個描述不能用一樣,因為野生人參也存在人參種源內的種群差異,被描述為:存在更多的“雜合態”個體可能更接近野生人參。
通過現代藥理學研究可以判斷石柱參的藥用價值和同年齡野生人參藥用價值無差異。
通過石柱參的生態地球化學研究論證可以證明石柱參和同年齡野生人參藥用價值無差異。
通過參考中草藥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原理與分析流程,可以確認在遼寧省和吉林省分別有15376平方公里、567平方公里適宜石柱參的繁殖。
2、石柱參現狀
遼寧省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石柱子村地處偏遠山區,當地參農受教育程度不高,石柱參還處于小農經濟發展狀態,科學產業化不高,繁殖速度慢,市場宣傳不到位等弊端。
3、石柱參的發展前景
通過與中國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馬小軍博士溝通,可以確定石柱參至少是保留了4個野生人參種群的優質基因,同時40年以上樹齡的森林可以作為繁殖區通過參考復制石柱參繁殖方式進行野生人參的繁殖。
二、野生人參繁殖的重大意義
1、建立野生人參繁殖區的意義
野生人參培育繁殖是一項一本萬利的工程,栽種一顆人參籽,20年后野生人參就會自我繁殖無數的后代,只要對野生人參繁殖區進行有效的安防措施,合理性的挖掘開發,可以讓子孫后代收益無窮,具體的用數字描述,15000平方公里的收益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2、野生人參繁殖區的經濟帶動作用
眾所周知,野生人參的生長環境是最挑剔的,能夠繁殖野生人參的山地,也可以繁殖其他的藥材、無公害野山菜及其他農產品,除此外野生人參繁殖區也會帶動當地農業、畜牧業、旅游業等產業的建立和發展,所形成經濟產業鏈效益只能用天文數字來表達。
3、野生人參產業化發展
通過跟相關的藥用植物學家討論,現代的科學能力可以90%上的把野生人參的營養成分完整提煉出來,20年后遼寧省將會建立世界最大的野生人參繁殖區和野生人參產業鏈。對于遼東經濟的帶動作用,我們還是只能用天文數字來表達。將會讓遼東貧困的邊防縣成為全國的致富標桿縣,也將會改變野生人參不能產業化科學化發展的舊觀念。
石柱子村先人留給遼東民眾的寶貴財富就是把明朝萬歷年間的不少于4個野生人參種群的基因保留下來,新一代的遼東人應該把這筆財富充分的挖掘和發揚光大。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