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發布工業產業集聚區布局規劃


    作者:門國鋒    時間:2012-08-02





    打造50個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864平方公里


      記者從青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日前,青島市正式發布《全市工業產業集聚區(基地)布局規劃》(下稱《規劃》)。


      按照規劃,到2015年,青島市規劃集聚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5300億元。其中,優勢產業集聚區達到110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達到4300億元,集聚度提升到65%以上。創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35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基地7個,省級示范基地12個;優勢產業示范基地單個產值超過1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單個產值超過50億元。在空間布局方面,規劃發展50個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864平方公里。其中,優勢產業集聚區2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22個。


      該規劃出臺具有一個嚴峻的產業背景,就是青島市工業產業園區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已經開始凸顯。比如: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盡合理;主導產業不突出,集聚程度低;基礎設施不配套,管理體制不健全等。


      集聚度僅排名副省級城市第9


      據了解,根據青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課題組的實地調查,結合各區市上報情況,截至2011年底,青島市有一定產業基礎和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工業產業集聚園區有76個,有規劃、尚未形成規模的有24個,合計產業集聚區100個。集聚區規劃總面積約88367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8.3%;工業總產值約6549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1.8%;園區平均面積883.4公頃,園區平均產出強度每公頃741.1萬元。


      然而,就是這樣一組數據,無論是從自身的發展速度,還是與全國同類城市對比,青島市總體都呈現出集聚程度偏低、新興產業較弱的特點。這其中,與其他14個副省級城市相比,青島市工業集聚區集聚度排名第9,遠低于第1位成都市74.7%的水平。從產業內部來看,存在著大集中,小分散的現象。比如,作為青島市主導產業之一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分別在黃島、城陽、即墨、膠州、膠南、平度、萊西7個區市都有分布。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6個新興產業集聚區,2011年工業總產值為1342億元,僅占全部集聚區總產值的占22%。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龍頭項目少、項目布局分散、產業鏈短等問題。


      與此同時,集聚區還存在集聚區布局規劃滯后、土地管理乏力、管理體制不順等諸多問題。


      工業產業集聚區優化到50個


      按照《規劃》,青島市將建設一批布局合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高、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管理服務到位的產業集聚區。


      這其中,工業產業集聚區經濟規模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在20%以上。到2015年,50個集聚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5300億元。其中,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區總產值達到110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總產值達到4300億元,工業產業集聚區集聚度由51%提升到65%以上。到2015年,市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35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7個,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12個。


      同時,青島市還將調整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加快培育特色集聚區。充分發揮藍色經濟戰略的帶動作用,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中心,加快建設鏈條完善、技術先進、特色鮮明、國內領先的涉海產業體系。整合港口、園區、產業和政策等優勢,注重龍頭項目引進和扶持,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重點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集聚度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集聚區,打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先導區。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優化整合、集約發展優勢傳統產業集聚區,爭創國內知名自主品牌,改造一批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探索食品飲料產業高端發展之路,優化一批食品飲料產業集聚區。進一步凸顯主導產業特色,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發展,調整一批機械(鋼鐵)產業集聚區。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