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工業逆勢上揚,增速排位全國第五


    作者:龔友國    時間:2012-08-01





      今年上半年,重慶全市工業增加值2624.02億元,同比增長16.2%,占GDP49.4%,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56%,拉動GDP增長7.9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6121.9億元,同比增長1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5%,比全國高6個百分點,排全國第5位。其中:輕工業完成1666.61億元,同比增長18.2%;重工業完成4455.33億元,同比增長20%。


      從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分析,呈現出工業增速環比穩中有升、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節能降耗工作成績突出,體現了“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總體要求,支撐了重慶GDP、引進外資、進出口、航空貨運量增速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名列全國前茅。


      工業增速排位從十三位升到第五位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與全國工業下行趨勢明顯不同,我市工業增速穩中有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雖較去年同期(22.8%)下降6.3個百分點,但從今年以來的走勢看,全國工業增加值從3月份的11.9%下降到了6月份的9.5%,在全國工業增長不斷下行的趨勢下,我市工業增速2、3、4、5、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6.1%、16.3%、16.4%、16.4%、16.5%,增速在全國的排位也從年初的第13位上升到第5位,與全國的增速相比,從2月末的快4.7個百分點逐步擴大到6月末的6個百分點。尤其是6月份當月增加值增速達到在16.8%,為本年度最高值。


      工業投資“穩中有進”,電子及裝備產業高位運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3、4、5、6月末全市工業投資累計分別同比增長10%、19.7%、19.3%、19.2%、26.7%,由2月末占全社會投資的24.8%提高到33%,比2月末累計增速提高8.2個百分點,呈現“前低后穩”的運行走勢。上半年,工業投資中,制造業同比增長14%,占工業投資的78%。其中,電子制造業同比增長1倍,裝備工業投資增長86%,輕紡工業投資增長30%,化醫工業投資增長5%。上半年工業投資情況表明,工業的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萬元GDP能耗下降5.0%


      用較低的能源消耗,實現了較高的工業增長,是重慶工業增長中一大亮點。據介紹,今年上半年重慶萬元GDP能耗下降5.0%。其中一季度GDP增長14.4%,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4%,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2%。尤為可喜的是,1—6月規上工業度電產值由上年同期的22.9元提高到27.3元,增長16.1%,其中電子制造業181.17元(筆電度電產值達540元),遠遠高于汽車(75.4元)和化工(13.7元)、冶金(11.9元)的度電產出。由于產業結構的優化,今年1—6月在工業用電增長1.93%的情況下,實現了規上工業增加值16.5%的增長。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開發區建設上檔提速,特色產業集群快速崛起。目前我市“1+2+6+37”開發區(兩江新區、兩個保稅區、6個國家級開發區和37個特色工業園區)平臺全面推進,特別是產業聚集效應加快,今年上半年全市開發區規上工業產值440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的70%左右,其中:兩江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1370億元,增長30.5%,高于全市平均11.2個百分點,對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貢獻了6.26個百分點,占全市總量22.4%,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目前已形成“兩江”加“一圈”園區的汽摩產業集群,兩個保稅區加渝西園區的筆電產業集群,長涪萬三大化工基地,九龍、江津、西彭、茶園、涪陵的摩托車、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物聯網、食品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等。筆電產業從無到有,形成了“5+6+600”(5個品牌商、六大代工商、600家零部件配套商)整機加配套的“垂直整合”體系,特別是引入加工貿易的研發、結算環節,極大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汽車產業也在優化中不斷做大總量,“1+6+1000”的汽車產業體系正逐步完善。


      工業實到外資占全市半壁江山,重大項目引進再創佳績。在優化存量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1—6月份預計工業實到外資26.7億美元,占全市比重超過50%,同比增長1.2倍。繼兩年前引進1億臺全球筆記本電腦基地項目后,今年上半年又成功地引進了3000萬臺全球打印成像設備制造項目、2000萬臺顯示器制造項目。


      汽摩產業一業獨大局面得到根本改變


      據了解,重慶在堅持加快做大總量的同時,推進傳統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汽摩產業一業獨大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汽車產業產值在1—2月下降5%,一季度止滑實現1.2%增長的基礎上,上半年實現了同比增長7.4%。全市汽車產量也從2月末同比下降10.5%回升到6月末的增長8.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7個百分點。鋼鐵行業在萬達薄板等鋼材加工企業快速增長的拉動下,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從一季度同比下降13.1%,到上半年實現同比增長0.5%。上半年,汽摩產業由過去總量占比40%左右調整為現在的27.9%,其中汽車產業占比調整為19%,電子產業由過去幾乎為零提高到現在的15.4%,裝備(10%)、化醫(8.5%)、材料(15.3%)、能源(8.7%)和輕紡(14.2%)競相發展,總量不斷提高。另外,服裝、空調、輪胎、甲醇、平板玻璃等傳統產品在全國產銷低迷的情況下,實現了產量大幅增長。


      記者從重慶工商聯了解到,重慶非公企業得到高速發展,占全市工業的比重越來越大。上半年,非公有制工業企業規模以上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5.8%,比去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企業產值增速達到27.8%,高于全市水平8.5的百分點,比國有控股企業快23.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


      區縣工業經濟規模快速提升。從分布看,上半年“一圈”規上實現工業總產值5406億元,同比增長17.2%,占全市總量88.3%。兩翼地區規模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716億元,同比增長20.2%,快于“一圈”3個百分點,占全市總量11.7%。其中渝東北實現工業總產值560億元,同比增長22.5%,高于“一圈”5.3個百分點和全市平均3.2個百分點。(本報記者龔友國)

    來源:中國企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