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質量指數北京居全國榜首


    作者:孫乾    時間:2012-07-31





    一年前,一項排名讓北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2011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長8%,位列全國倒數第一。3天前,另一項排名出爐——中國科學院發布《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2》,指出GDP質量指數北京位列榜首。

    前者,在陳述北京在經濟轉型期的現實處境;后者則指出主動調整經濟結構的首都經濟邁上正軌。

    從唯GDP速度論 到以質量論英雄

    據悉,這是中國科學院第二次對各省區市GDP發展質量進行排名,測算采用了“經濟質量、社會質量、環境質量、生活質量、管理質量”五大系統指標。

    實際上,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唯GDP增長論”一直占據著我國經濟評價體系的主要位置,地方對于GDP的攀比排名和崇拜形成一種社會氛圍。

    自2011年,本市主動調低GDP增長預期,陸續實施汽車限購、房地產調控及首鋼搬遷等旨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措施。

    “在這種氛圍下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承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來,專注于調結構,而避免再受外部GDP風氣的影響。”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表示。

    從速度評價到質量評價,研究機構評價體系的轉向,代表著輿論對于經濟發展態度的轉變,也從某種程度上指引著經濟發展的方向。

    中科院報告還預測了中國GDP質量指數未來發展趨勢,認為到2020年可提升24.2%至33.8%。

    預測自然是可喜的,但是以北京為例,取得GDP質量的好成績的同時,必然要付出代價,最明顯的則是在GDP增速上的“創傷”。況且,時間并非短暫。

    從土地收入減少 到其他預算金補充

    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長7.2%。對于這個數字的意義,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好于一季度,繼續處于合理適度區間”。

    但他同時坦言:“上半年,在外部環境異常復雜、市場需求放緩影響與本市轉型調整進程疊加背景下,首都經濟實現轉中趨穩實屬不易。”

    張工提及的“外部復雜的環境”主要是指,歐債危機持續升級、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背景。與此同時,還有本市堅持主動調控經濟結構的決心。

    房地產業是調結構中首當其沖的產業。上半年房地產業收入、市級土地收入均大幅下降。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表示,財政收入“減收”突出表現在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受調控政策影響,商品房銷售降溫,房價漲幅持續回落,房地產產業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2.3億元,同比下降18.3%,拉低財政收入增幅3.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全市土地收入完成454億元,同比下降34.1%。其中,市級土地收入完成164.3億元,同比下降62.6%。

    “土地收益統籌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收益大幅減少意味著建設資金縮水,對重點項目只能通過其他一般預算資金來源補充。”市財政局新聞發言人韓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房子土地的影響如此深遠,但是市政府仍在部署三季度和四季度經濟工作中提到,將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支持自住型、改善型住房需求。實施好居民家庭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的信貸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

    從房地產一枝獨秀 到多點撐經濟格局

    除了房地產行業,市政府對于下半年的經濟形勢作出預判:“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轉型發展進程中新動力培育還需要長期過程。”

    張工表示,重大產業項目和重點功能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還需要一個過程,伴隨著轉型升級一些深層次約束也有所顯現。

    從傳導影響看,全國需求放緩將逐步從各地分支機構匯集到北京總部,從生產領域擴散到服務領域,將給以總部經濟和服務經濟為特征的首都經濟帶來一定影響。

    從市場活力看,市場主體對生產和再投入的意愿降低,資金信貸需求和土地成交量下降,用于生產的電力、柴油增速回落。同時,滿足新需求的新供給不足,業態更新和模式還難以起到整體帶動作用。

    然而,悲觀的另一面則是,隨著本市產業結構的積極調整,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的財政收入持續增長,房地產業持續減收,使得財政收入的行業構成由“房地產業一枝獨秀”向“房地產、金融、服務業等多點支撐”的格局轉變,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

    楊曉超表示,展望下半年,隨著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呈現趨穩態勢,主要領域開始出現積極變化,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張工也表示,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動力。經濟運行總體呈現轉中趨穩態勢。特別是,本市服務業發展相對穩定,一批制造業項目新增產能三季度將逐步釋放,產業發展基礎逐漸穩固。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