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粒米吃起來香,市場賣得好,今年我家種的全是長粒米。”6 月30 日,冒著烈日在地里施肥的黑龍江泰來縣克利鎮農民王延忠告訴記者,泰來大米去年每公斤近3 元的價格,讓他家里收入兩萬多元。
泰來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黑、吉、內蒙3 省(區)交界處,素有“塞北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其中水稻面積8 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9.2%,全縣水稻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8.4%以上。該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有一江五河,全國兩大無污染河流之一的嫩江流經境內。特殊的水資源環境,使泰來大米營養豐富,重金屬含量低,各項指標均好于毗鄰縣(市),超過綠色食品標準。泰來縣草甸型水稻土占全縣耕地面積的36.5%。同時,泰來縣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前沿,土質肥沃,有利于發展水稻,且大米米質好,精紋粒少,整精米率高。泰來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光照資源豐富。水稻生育期間年平均溫度17.4℃,年平均積溫2930.6℃,年平均日照1578.5小時,年平均晝夜溫差12.2℃。優越的氣候條件使水稻光合作用積累的干物質多以蛋白質形式積累,因此,泰來大米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泰來大米米粒為長橢圓型,米粒長度5 至5.8mm,米粒長寬比為1.8 至2.2 之間,米粒呈半透明,色澤清白有光澤,精紋粒少、堊白度低。蒸煮時有濃郁獨特的香味,口感綿軟略黏,飯粒潔白表面有油光,適口性好,微涼后口感更佳。泰來大米米質優良,經東北農業大學在國家檢測中心對泰來主栽的優質水稻品種理化指標的檢測,其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二級以上稻米的標準。2010 年3 月,泰來大米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泰來縣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縣水稻栽培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特別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加之以稻治澇、以稻治旱戰略和黑白黃紅四色經濟戰略的實施,水稻種植面積開始較快增長,2008 年已發展到8 萬公頃,年產量可達72 萬噸。2008年,泰來縣被省政府確定為水稻“567”高產工程示范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550 公斤縣、600 公斤鄉、700 公斤以上的核心區);2009 年,泰來縣申報的1 萬多公頃水稻被齊齊哈爾市政府初選為航天中心食品初級農產品基地。經過幾年發展,泰來縣初步形成了水稻產業化的格局,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齊齊哈爾市各縣(區)之首,與毗鄰的兩省(區)的縣旗相比也獨占鰲頭。
水足、稻綠,水田機械化駛上“高速路”。3 年時間將實現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科技是水稻生產的“引擎”。近年來,泰來縣大面積推廣優質高產、抗病性強、整精米率高的水稻品種,主栽優質品種集中3~5 個,種植面積占全縣水稻面積的90%以上。先后引進了松粳系列、綏粳系列、龍稻系列等優良水稻品種。目前,泰來大米已有4 個A級綠色食品標志和1 個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志。水稻大中棚缽育擺栽、盤育機插深施肥、測土配方施肥、超級稻栽培等先進技術,已成為該縣稻農的主要栽培技術。泰來縣先后獲得農業部水稻豐收計劃成果二等獎,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推廣重大農業項目——水稻拋擺技術先進集體,黑龍江省水稻豐收計劃一等獎,齊齊哈爾市水稻缽育擺栽技術市長特別獎等榮譽。泰來縣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局正在積極扶持壯大現有大米加工企業,提升加工能力。在泰來縣克利鎮四里五村雙贏米業公司,總經理劉成海正在趁著農閑時對設備進行整修和改造:“目前我的日加工能力是40 噸,設備改造之后可達80 噸左右。”據統計,泰來縣已有稻米加工QS 獲證企業38 家, 其中年加工能力兩萬噸以上的25 家,泰來縣正在依托9+1、六河、冰玉、晶潔香牌大米4 個國家A 級綠色食品標志優勢,打造水稻旗艦企業, 讓泰來大米真正走出黑龍江,走向世界。(本報記者羅兵)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