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口環境變化及國內成本壓力增加,以勞動力密集、資源消耗大、外向依存度高為特征的陶瓷出口逐漸顯現弊端。在陶瓷生產制造集中地廣東潮州,眾多陶瓷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
記者連日來跟隨廣東省外經貿廳前往潮州陶瓷國家級示范基地走訪獲悉,當地正積極探索陶瓷產業綠色發展新模式,通過節能降耗和廢瓷回收利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使陶瓷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工藝應對市場危機。
潮州宏業陶瓷制作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極大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成為關乎企業存亡的重要因素。為了擺脫困局,企業對高耗能窯爐進行節能技術改造,使陶瓷燒成時間縮短4個小時,每噸瓷耗用液化石油氣由原來的0.3噸下降為0.21噸,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潮州龍頭企業興業陶瓷公司的廠房里,為了節能降耗,燒制陶瓷產生的余熱也被收集起來用于烘干環節。負責人郭森鎮介紹,其公司改造設備進行節能減排的投入已達到1.6億元人民幣,實現降低能耗35%以上。
潮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丁偉波稱,該市2000多條輥道窯、隧道窯、智能梭式窯經過節能改造,年用氣量由原來的140萬噸降為100萬噸,節氣約40%,目前潮州陶瓷產區的單位產品能耗量比國內同行業平均能耗量低于10%以上。
陶瓷產業不僅高耗能,產生的廢瓷垃圾也會對生態環境相當的污染。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潮州陶瓷業每年產生的廢瓷垃圾近10萬噸,為了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當地也在創新廢瓷及尾礦回收技術。
當地的富麗天奧石公司,便將廢瓷、沙和碎石融合生產出新型環保的步道磚和空心墻磚,并在潮汕機場、省水利工程等大型建設項目投標成功;長城集團開發了物理增塑回收廢瓷的方法,將廢瓷回收加工后又還原成再生瓷泥,直接應用于陶瓷生產。
廣東潮州是中國的陶瓷生產重地,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用陶瓷、工藝陶瓷和衛生陶瓷的年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30%、40%、50%左右。在國內外形勢較為嚴峻的環境下,去年該市陶瓷出口達10.3億美元,實現同比增長9.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