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地處上海西南部,南瀕杭州灣,西與浙江省平湖、嘉善接壤,是長三角經濟區域中心之一,特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之后,金山成為上海連接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區的重要交通節點,金山“橋頭堡”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進入“十二五 ”以來,金山區委、區政府提出要站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和上海發展大局上,努力推動金山經濟在發展中謀轉型、在轉型中求發展,實現追趕式增長,在發展目標上,努力實現“兩個倍增、兩個同步”,即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社會事業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高;在產業定位上,努力實行“兩業并舉”,即在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能級的同時,積極對接國家和本市高新技術產業化政策、規劃和布局,加快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
搭起產業框架
根據發展規劃,金山正以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個產業集群為載體,初步構建金山產業地圖,預計到“十二五”末八個產業集群可實現產值1800億元,為金山實現“兩個倍增”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實現這一發展目標,金山區委、區政府制定了八個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重點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綠色創意印刷三個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重大裝備制造兩個產業集群,改造提升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食品加工和精細化工三個產業集群。
三個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首先是新材料產業集群,著力支持凱鑫森、福助、邦凱、華峰等企業,重點發展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如顯示器背光模組用全系列光學膜、高性能碳纖維等新材料。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集群規模達到30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上海金山功能性薄膜產業園;其次是新能源產業集群,著力支持華普新能源汽車、索日光電、瑩利光電、高德太陽能等企業,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研制、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等產業。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集群規模達到30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楓涇工業園區和金山工業區;第三是綠色創意印刷產業集群,著力支持復旦四維、永豐馀、康得新等企業,重點發展綠色包裝印刷、綠色特種印刷、數字和數字化印刷等產業。到2015年,綠色創意印刷產業集群規模達到10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
兩個大力發展的產業集群,第一是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著力支持東富龍 、北際、百特、上藥、復星醫藥等企業的項目研發和生產,打造生物醫藥制造業重點集聚區域,建設現代醫藥物流營銷配送中心。到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模達到20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金山工業區;第二是重大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著力支持藍濱、中變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重型石油化工設備、海洋鉆探設備、輸變電成套設備。到2015年,重大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規模達到46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呂巷工業區和金山工業區。
三個改造提升的產業集群。首先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著力支持華普、好易特、車鏡廠等企業,重點發展中高級乘用車和關鍵零部件。到2015年,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達到15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楓涇工業園區和呂巷工業區;其次是食品加工產業集群,著力支持金楓酒業 、旺旺、雙匯大昌、南僑、華潤雪花等企業,重點發展不同品種和不同層次的綠色健康食品。到2015年,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達到13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楓涇工業園區和金山工業區;第三是精細化工產業集群,著力支持紫荊花、東邦、立邦、普利特等企業,重點發展新型精細無機化工產品、新型生物化工產品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到2015年,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達到200億元。重點建設區域為上海精細化工產業園。
建起發展路徑
近年來金山經濟已逐步由“恢復性增長”邁向了“追趕式增長”。回首2011年,金山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25億元,同比增長16.9%;工業總產值實現128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實現920億元,均同比增長15.7%,為新一輪發展夯實了基礎。
金山區委、區政府認為,當前金山之所以提出發展八個產業集群,是基于近年來,隨著工業化持續推進,金山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汽車及零部件、機械電子、食品加工和新型輕紡等五個支柱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海洋工程四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域,為推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支撐。但是,相對而言,金山區域產業集聚度偏低,產業規模偏小,產業技術支撐偏弱,產業發展環境不夠優化的矛盾仍比較突出。因此,“十二五”期間,促進金山制造業全面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價值鏈條并躋身中高端環節,形成區域性、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產業集聚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標準締造中心和品牌積聚中心,大力推進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已成為加快金山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金山經濟追趕式增長的當務之急。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