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單難續,山東船企遭遇“倒春寒”


    作者:姜旺    時間:2012-03-07





      江浙一帶接連傳出船企倒閉、老板跑路的消息,讓處于低迷狀態的造船業再陷泥沼,山東本地造船企業的生存狀況也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山東正大力發展船舶工業,培植船舶產業鏈,計劃到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實現1000億元,使船舶工業真正成為全省七大支柱產業之一。為了解山東造船企業現狀,導報記者趕赴省內附加值最高、效益最好的船舶重點骨干企業之一黃海造船廠進行探訪。

      “去年一年都沒有接到新的訂單,若今年再接不到單,明年七八月份我就要徹底歇業了。”14日上午,榮成市石島鎮黃海造船廠內,承包分段造船作業的老板肖連模苦笑著告訴導報記者,他的作業分隊雖然目前沒有“癱瘓”的危險,但這樣任憑手持訂單慢慢“耗盡”,停工是遲早的事。

      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船企并不是沒有訂單可接,只是船價太低,技術標準提高,致使企業不敢接單。山東省國防科工辦船舶管理處處長董文照對導報記者分析說,交船難度大、撤單數量高、船價下降三大因素帶來的風險正逐漸顯現,怎么化解這一風險是船企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

      訂單難續

      在前往石島鎮的客車上,導報記者遇到一名正要“轉投”黃海造船廠的電焊工。“前幾年一直在乳山一家船廠做電焊工,但去年船廠效益不好,工資發放不到位,我也不得不另謀東家。”來自濟南市長清區的靖丙其,向導報記者訴說一年來的坎坷經歷。

      得知黃海造船廠相關負責人暫時不在廠內,導報記者跟隨靖丙其及其介紹人一同來到海邊的作業區參觀。

      雖然立春已過十天,海風卻依然陰冷刺骨。導報記者發現,大大小小的在造船只布滿了黃海造船廠整個廠區。正值工作時間,為廠區供應材料的貨車排起了長隊,工人們也無暇理會導報記者這個手持照相機的“另類”,紛紛忙著手中的活計。肖連模則指著作業區對導報記者介紹說,廠區最東側正在施工建造的幾艘載重3.1萬噸的船只,是該廠目前最大噸位的在造船。廠區內繁忙的場景,似乎讓人感受不到外界消息所說的造船企業“無單可做、彈盡糧絕”的跡象。

      “去年我經手了8艘大船的分段作業,今年大概也有8艘左右,與往年沒有多大差別。”雖然目前沒有明顯變化,但肖連模對未來表示擔憂,“一年多來,我的作業組都沒有接到新的訂單,而手中的訂單總有交付的一天,再這樣下去就是‘等死’。”

      導報記者了解到,肖連模之前承包的多為伊朗以及歐洲國家的訂單。但隨著國際局勢的日趨復雜,市場上船只的需求日漸萎縮,招標價也急劇下降。同時,去年7月國際造船業出臺新的造船標準,提高了對各項指標的要求,導致交船難度大大增加,“即使中標也未必能盈利,還不如歇業來得踏實。”肖連模說。

      難關在2013

      幾經周折,14日下午臨近下班的時候,導報記者聯系到該廠辦公室主任韓明杰。

      “自2010年開始,整個市場都在‘咋呼’造船市場正在下滑,造船企業日子不好過,已經到了寒冬期。”韓明杰說,“但要說真正的寒流,是去年剛剛襲來的。”

      “去年黃海造船廠承接新船訂單的數量大幅下滑,尤其以國外訂單下滑最為明顯。”韓明杰介紹說,去年很多企業都是靠手持訂單在維持生產,國外新船訂單一單未接。同時,市場上并不是不需要船,只是船價都很低,造船成本卻隨勞動力成本增加而提高,即使接單也是賠本賺吆喝。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