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成企業訂單僅可維持一季,廣東服裝面臨轉型升級


    作者:肖小蓓、劉幸    時間:2012-03-07





      出口受阻 內銷遇冷 春裝推遲上市 服裝業“寒冬”特別冷

      今年春節前后,廣東持續低溫,廣州就迎來了近十年最冷春節,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3℃~5℃。不過“天寒”并未給紡織服裝業帶來絲絲暖意,相反,本報記者跟蹤企業、走訪廣東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得知,天氣之冷與全球經濟之冷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歐美經濟不穩定導致廣東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遭遇近年來罕見的寒冬,約八成服企訂單僅能維持一季度。

      同時,服裝業內銷也不樂觀,由于今年春節來得早,節日消費并未完全被激發,企業處理庫存價難漲;加上2012年的春裝上市推遲,銷售期也縮短,紡織服裝業與“春天”的約會難有笑顏,甚至新一季產品生產面臨兩難的局面,或許2012年一整年服裝業都面臨“冷冷寒意”。

      調查數據 廣東服裝企業開工率僅70%

      2012年春節后,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于2月3日~10日組織開展了廣東服裝產業運行情況調研。涉及廣州、佛山、深圳、東莞、中山、珠海、開平、潮州、汕頭9個市、16個服裝特色產業集群。

      調查顯示,2012年元宵過后,廣東服裝企業平均開工率在70%左右,缺工達30%以上。調查中38%的企業表示招工極為困難,32%的企業反映適用工人難招,14%的企業反映老員工返工不理想。

      其中,僅20%企業表示訂單充沛,80%企業表示訂單尚有一定保障但僅可維持一季度。

      此外,去年暖冬造成大量庫存積壓,開春后經銷商仍忙于處理庫存,企業繼續生產則庫存更大,不生產則工人會流失。

      內銷

      白馬服裝市場人流量僅為平時七八成

      2012年的春節來得特別早,造成節前節后服裝市場猶如當下的天氣——持續寒冷。卡路·約翰是廣州服裝企業中連鎖店最多的品牌之一,其總經理云健昨日告訴本報記者,去年春節之后,淡季很快就過去了。但是今年春節后,天氣依然很冷,寒冷造成兩個后果:一是年前不敢多生產冬裝,年后到了換季的時候,服裝行業又在處理庫存,去年生產的庫存冬裝價格一直上不來。其企業去年的銷售業績不甚理想,銷售員工的年終獎就普遍縮水了。

      二是春夏季服裝推遲了上市。據他介紹,原本春節后是廣州推出春夏季服裝的時刻,但前幾天廣州乃至全國氣候持續寒冷,今年春季服裝的市場可能時間很短,因此造成銷售不旺。

      昨日,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相關人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歐亞極寒天氣造成回暖推遲,冬季服裝銷售將持續比較久,相應春季服裝上市就會比較晚。

      銷售形勢不明朗,造成服裝業觀望氣氛嚴重。廣州白馬服裝批發市場的統計顯示,作為國內最重要的服裝內銷市場,節前高峰期的人流量每天有10萬人次,但是節后至今,每日的人流量為3萬~4萬人次,僅為平時人流量的七八成。

      外貿

      人民幣升值使企業損失一半利潤

      上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首破6.30,創匯改以來新高,再次觸動了外貿企業的心弦。廣州市番禺三越時裝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資企業,企業生產的服裝90%出口。董事長潘淑婉曾向本報記者表示,作為做外貿市場的企業,除了擔心原材料、用工成本上漲之外,企業面臨的人民幣匯率風險不可小視。

      潘淑婉說,他們的出口業務遍布歐洲、美國、中東,美元是外貿的唯一結算貨幣,因此人民幣對美元一旦升值,類似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考驗。企業每年的營業額是數億人民幣,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5%,那么企業單是匯兌損失就達到約1500萬元人民幣。而企業的利潤率只有10%,因此人民幣升值可能讓企業損失一半的利潤。

      在外貿方面,服裝業內對歐洲能在今年處理好債務問題持懷疑態度,因此來自于歐洲的訂單可能持續不樂觀。廣東作為服裝出口大省,目前歐美一直是出口的主要市場,新興市場是非主流。然而,在歐美經濟不樂觀的背景下,業內有呼吁調整出口之路的聲音,但是這條路走得異常艱難。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