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項目促進周”里,新疆自治區把“疆氣東送”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近日,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煤制天然氣企業及承擔天然氣輸送的中石油、中石化在烏魯木齊座談,溝通產業規劃和項目進展,三方共同勾勒新疆煤制天然氣發展的美好新藍圖。
目前,在中央、各部委和中石油等央企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煤制天然氣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批大企業積極參與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項目建設,促進了產業集群的形成,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項目促進周”更提出了“疆氣東送”指導性意見,并且要加快推進“疆氣東送”,有力地促進新疆煤制天然氣產業開發。中石油、中石化這“兩桶油”也完成了外輸管道的專項規劃,承諾將建設7條天然氣外輸管道,逐步將千億立方米的煤制氣輸送到東中部市場。
一位煤制天然氣企業老總驚呼:“新疆煤制天然氣迎來期盼已久的春天。”
“兩桶油”爭相布局新疆管道建設
中石油和中石化爭相布局新疆煤制天然氣管道建設。
座談會上,煤制天然氣企業對輸氣管道接入問題憂心忡忡。對此,中石油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廖永遠當即表態:“這次我特地把股份公司副總裁黃維和也帶來了,座談會一開完,我們就去伊犁州考察調研慶華、新汶等煤制天然氣企業,確保及時把生產出來的合格煤制天然氣輸送出去,請生產企業放心。”
廖永遠的一席話讓眾多煤制天然氣生產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副總經理梁鵬介紹,為滿足國內的天然氣供應、助推新疆優勢資源轉化,中石油統籌考慮了新疆地產天然氣、進口天然氣以及煤制天然氣等氣源情況,中石油規劃建設5條出疆管道、8座煤制天然氣集氣站、14條煤制天然氣接入支線,約430千米,其中疆內天然氣管道總長度約6350千米,在疆管道建設投資超過1000億元。
這5條出疆管道包括西氣東輸三線、四線、五線、六線、七線,輸氣能力2100億立方米/年。加上已建的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管道,預計中石油在新疆地區管道的外輸能力約2570億立方米/年,其中輸送煤制天然氣能力為1130億立方米/年。
對此,中石化也不甘示弱,完成的規劃中推出新粵浙管道和新魯兩條管道,設計輸氣規模均為300億立方米/年。管道建成后,新疆多家企業生產的煤制氣將不用通過西氣東輸管線就能直接輸送到浙江市場。
據中石化集團公司發展計劃部副主任劉巖介紹,日前,中石化已經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等9家企業就落實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氣源簽署協議。其中,總投資高達1200多億元的新粵浙管道預計總長度為7373千米,配建儲氣庫和LNG應急調峰站,目標市場為新疆、甘肅、浙江等13個省區、市;新魯管道預計總長度為4463千米,配套建設儲氣庫與新粵浙管道共用,目標市場為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共7省市。
煤制氣加快發展條件已成熟
國內巨大的天然氣缺口為新疆煤制天然氣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又為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兩桶油”積極布局新疆管道建設更為煤制氣生產企業解除了后顧之憂。
當前,從政策環境、資源支持、技術保障、市場需求等各方面考慮,新疆加快煤制氣產業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特別是在產業政策方面,中央給予新疆差別化的產業政策,國家發改委近期也明確表示,對新疆煤制氣項目給予必要支持,盡最大可能實現資源就地轉化。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