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牡丹江市食用菌年加工量超11萬噸


    時間:2012-03-02





      本報訊 筆者從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供銷社獲悉,牡丹江市2011年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28.3億袋,年加工量達到11萬噸,拉動全市農民人均增收2058元。其中,黑木耳總產量占全國的1/3,占全省半壁江山。牡丹江市已成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增長速度最快、農民增收效果最突出的地區之一,食用菌產業領跑全國。


      據悉,近年來牡丹江市全面實施了“科技強菌”戰略,對當前市場看好、潛力巨大的秋耳栽培、黑木耳小孔栽培等8項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進行重點引導和推廣。以黑木耳、猴頭菇、滑子蘑為代表的三大食用菌種,不僅在產量上實現了新突破,產品的質量和效益也有了質的飛躍,其中黑木耳已成功實現了全年生產。


      該市還加快建設標準化栽培示范園區,為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搭建示范平臺。全市鄉鎮級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45個,標準化示范園區34個,符合無公害綠色操作規范的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25億袋以上,占全市總栽培規模的90%以上。各級供銷社和食用菌協會,共舉辦各種形式的專家報告會、技術培訓班200多場次,累計培訓農民2萬余人次,增強了廣大菌農的科技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


      相關人士說,牡丹江重點培育發展了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產業利益連結緊密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全市17家食用菌龍頭企業,年加工量總計達到11萬噸,實現產值13億元。雨潤綏陽黑木耳大市場年交易量達到12萬噸,交易額突破6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產業集散中心。與此同時,牡丹江市通過加大產業指導力度,發展循環經濟,食用菌產業鏈條得以迅速延伸。目前,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已細分為近20個環節,全市超過20%的農村人口專門從事食用菌生產、運輸、銷售工作。全市超過95%的食用菌廢棄料得到回收,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同步提升。


      牡丹江市還圍繞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了廢舊菌料、菌袋生產加工木質煤、機制木炭等經濟適用技術,全市共建設各類相關企業21戶,建立廢棄塑料菌袋回收點60處,廢棄菌袋回收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