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工業經濟匯報會上,該市亮出新目標:通過3~5年的努力,將攀枝花釩鈦打造成為千億產業。
近年來,攀枝花市著力實施由鋼鐵經濟向釩鈦鋼鐵經濟轉變、由基礎原材料基地向新型制造業基地轉變,釩鈦產業快速擴張,全流程鈦產業鏈基本形成。2011年釩鈦產業實現總產值97.78億元,同比增長39.6%;生產氧化釩3萬噸、釩鐵3.3萬噸、鈦渣25.4萬噸、鈦白粉25萬噸、海綿鈦4499噸。攀鋼1.5萬噸海綿鈦項目實現試生產,攀枝花云鈦實業公司2萬噸/年鈦錠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今年7月前建成投產。
盡管攀枝花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釩制品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鈦原料和鈦白粉生產基地,但在該市“十一五”工業產值中,釩鈦僅占7%,釩鈦產業規模依然較小,產品附加值不高,以含釩鈦材料為主的機械制造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延伸。專家指出,在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原始品位中,鐵占絕大部分,釩僅占0.3%~0.5%,鈦占8%~12%,因此從量上看,鋼鐵產業比釩鈦產業大得多。此外,市場需求有限、一些關鍵技術瓶頸尚未突破等因素也制約著產業規模的擴大。攀枝花2011年釩鈦產業總產值尚不足百億元,即使算上依托釩鈦的特色機械產業,產值也僅在300億元上下,這意味著3~5年內釩鈦產業每年至少需要增長20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市場對鋼鐵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作為提高鋼鐵強度、韌性的“工業味精”,釩的市場容量將不斷提高。隨著鈦技術瓶頸的突破,生產成本將不斷降低,其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為此,攀枝花提出,依托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通過3~5年的努力,壯大釩鈦產業規模,包括含釩鈦機械制造等產業,把釩鈦產業培育成千億產業。到“十二五”末,全市釩制品產量達到5萬噸,鈦白粉產量80萬~100萬噸,海綿鈦5萬噸,鈦材、鈦合金1.5萬噸,實現釩電池、釩鋁合金工業化生產;機械產品總量達到300萬噸,并引進1~2家大型工程機械或汽車整機制造企業。為實現這一目標,攀枝花將大力實施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強化地企合作;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全域全程開放力度,一方面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實施資源就地轉化,另一方面鼓勵本地企業與在全國、全世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攜手,謀求更大發展。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