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與重點任務》的文章指出,“十一五”以來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2008—2011年,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
文章指出,“十一五”以來,中央完整地提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這一戰略指導下,國家批準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政策文件,區域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并日益呈現出細化、實化和差別化特征,推動形成了我國區域發展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
文章指出了我國區域發展方面的四項成就,分別為:
一是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施沿海地區率先發展戰略,東部地區發展速度始終領先于中西部地區。“十一五”以來,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逐漸被打破。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2011年,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區域增長格局發生重大而可喜的變化。
二是區域經濟增長極不斷涌現。全國經濟增長重心區從南到北、由東至西不斷拓展。京津冀地區迅速崛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共同引領全國經濟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完成新一輪產業布局,形成了一批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廣西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中原經濟區加快發展,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三是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央出臺了促進西藏、新疆、廣西、云南、內蒙古、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各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多年來,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累計達4萬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債資金累計投入達8900億元,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央調整完善了對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形成了經濟、干部、人才、科技全方位對口支援新格局,彰顯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四是區域合作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加強。國內區域合作深入開展,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東中西合作示范區;泛珠三角、泛長三角等各類跨行政區的區域一體化加快發展,合作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豐富。國際區域合作務實推進,國務院批復了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出臺了支持云南建設開放橋頭堡的政策,中國與東盟、中亞等國際合作水平進一步提高。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