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區十二五規劃比較: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重點


    時間:2012-02-16





    “十二五”規劃綱要是各省區未來5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闡述了各地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以及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區域、城鎮、資源與環境發展的重點與方向,從而反映出了投資結構變動的重點與方向。對各地“十二五”規劃的比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認識我國投資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趨勢、特征及問題,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熱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各省區“十二五”時期發展的重點。與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比,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的領域有所不同,例如,江蘇把軟件、安徽把公共安全產業、福建把海洋高新產業、江西把民用航空、山東把海洋開發、湖南把文化創意、陜西把航空航天列入了本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重點領域的選擇上,各省的差異性更大,體現了各地的優勢與特色。例如,山東重點要發展海洋油氣裝備、海上作業及救撈工程、海洋資源調查等為主的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海洋藥物、生物醫藥工程。陜西要發展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機載設備,航天運載動力、空間飛行器,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江西要發展高純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光伏應用系統及配套產品,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從發展目標看,國家規劃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8%左右,而各地的預期都較高,許多地區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例要達到10%~20%。因此,“十二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各地投資的熱點。

    服務業的地位顯著提升

    在各地“十二五”規劃中,服務業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發達省市的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而欠發達地區服務業也將發展成為促進增長和就業的重要支柱。除傳統服務業以外,新興服務業受到更多關注。
    上海提出要大力發展服務業,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例達到65%,比2010年提高8個百分點,是各省中最高的。大力發展金融、航運物流、現代商貿、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重點服務業,積極培育專業服務、高技術服務、醫療保健、教育培訓、家庭服務等新興服務業。
    廣東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保障、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和總部經濟,提升發展生活服務業,加快采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模式,推動旅游、商貿、房地產、社區服務,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發展創意產業、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服務和高技術服務業。
    云南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咨詢和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創業成本低、吸納就業能力強和市場需求大的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
    從各省服務業發展定位看,脫離實際和盲目夸大的提法較少,大多還是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和未來發展的潛力進行選擇。經濟實力較弱的地區基本沒有涉及金融中心以及國際中心的內容。

    基礎設施建設仍然保持高強度

    “十二五”時期,各省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內容很多,工程量也很大,投資需求強度仍然很高。
    河北提出圍繞增加能力、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和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目標,著力提高公路、鐵路、港口、民航保障能力,形成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加快能源發展方式和用能方式轉變,構建供應渠道多元化、資源配置市場化、開發利用高效化的能源發展格局。繼續推進防洪工程建設,努力完善城鄉供水體系,大力實施民生水利工程。
    山東提出以調整能源布局結構和供給結構為主線,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按照布局優化、通道順暢、效能提高的原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構建路網完善、港航協調、銜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適應城市規模擴張的趨勢,加強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大幅度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福建提出圍繞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加快建設以大型海、空港、綜合運輸樞紐為依托,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為骨架的“兩縱三橫”綜合交通格局。加強風險管理,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高重大災害預警預報、快速反應和緊急救援能力。
    與“十一五”相比,各省區基礎設施特別是能源、交通建設力度明顯加大,許多地區鐵路、高速公路里程5年翻番,這對資金需求提出了較高要求。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