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敲定“十二五”新興產業目標


    時間:2012-02-15





      “十二五”期間,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實現翻一番;到2015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

      經歷一年調研修改后,《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昨日在“中國上海”政府門戶網發布,提出上述目標。“政府深度參與”

      《規劃》還提出,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中國綜合實力領先、在若干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長任建新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明確了上海要發展制造業以及發展的目標,能夠有效號召和調動上海全市資源,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此外,《規劃》對政府需要做什么事情進行了進一步明確。政府依然是推動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需要深度參與。”任建新說。

      而在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看來,“十二五”期間,上海的產業發展將實現“兩條腿”走路:一是以“四個中心”建設為突破口做大服務業體量,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能級;二是以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等為突破口,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與層級,進而增強在整個全球產業鏈中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資源有限,要有取舍”

      任建新認為,總體看來,上海提出的目標并不保守,但是完成這些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事實上,與2010年底出爐的初稿比,這次的定稿有了一定的調整。例如初稿提出,“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而這次的定稿則調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上海早在2009年就列出了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九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并且對每個具體產業發展目標都有詳細的規劃。

      2010年上海根據新興產業發展變化,又新增加了智能電網、物聯網、云計算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

      張暉明認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在戰略性,要看這個產業是否具備超前卡位的能力、技術關聯拓展的能力和技術升級帶動的能力。

      因此,本次《規劃》對產業進行了聚焦,重點發展五大主導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兩個先導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

      任建新告訴早報記者,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去年底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上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是什么產業都要發展,上海畢竟資源有限,因此要有取舍。

      “因此我們看這‘5+2’個產業,都是上海基礎比較好的產業,在產業基礎、市場前景和技術方面都是有一定優勢的。”任建新表示。

      上海是中國“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微電子產業、軟件產業出口、生物產業和民用航天產業基地,也是高端裝備、民用航空等領域的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根據《規劃》,上海高技術產業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率近30%,2010年完成總產值6958億元,12年來年均增長率超過22%,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

      圍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將選擇具有突破性引領帶動作用的重點領域,加大政府聚焦支持力度,擬實施大規模集成電路專項工程、民用航空專項工程、云計算專項工程、物聯網專項工程等15個專項工程。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