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青海建設文化名省相關規劃,未來8到10年,青海將著力實施“特色產業培育工程”和“文化園區建設工程”,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特色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主要以文化創意設計、民族民間工藝、演藝休閑娛樂、文博節慶會展、廣播影視制作譯制、印刷出版發行、文化旅游、動漫產品等產業門類為重點,依托文化資源和產業優勢,通過文化項目的空間集聚,著力建設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西寧城南文化產業聚集區、西寧海湖新區影視旅游文化產業聚集區、西寧生物園區博物館群、西寧市文化生態公園、海東地區河湟文化走廊、海南州藏文化創意產業園、海北州“中國原子城”紅色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音樂城、海西州昆侖文化園、果洛州格薩爾史詩展示園、玉樹州康巴文化風情園等一批具有示范、集聚、輻射和推動作用的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促進文化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合理分工,逐步形成特色鮮明、規模較大、結構合理、效益顯著的優勢文化產業集群。
特色文化產業基地的打造,重點實施青海省民族語文圖書批發配送中心、廣播影視外景拍攝基地、西寧現代工藝禮品生產基地、湟源丹噶爾文化創意城、互助土族民俗文化展示中心、民和桃花源文化休閑度假區、化隆群科文化娛樂中心、循化撒拉文化產品生產基地、貴南藏繡藝博園、海晏王洛賓音樂體驗基地、剛察民族工藝品研發基地、祁連寶玉石研發基地、格爾木昆侖玉開發展示中心等建設項目。鼓勵和支持各地謀劃和建設有影響、有特色、有市場、有發展潛力的文化產業項目,對文化產業中符合條件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其進行重點扶持。
另外,從政策層面將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企業,優先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業,重點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龍頭企業。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培育文化產業領域戰略投資者。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引導文化企業開發特色文化消費,不斷擴大服務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對傳統文化產業改造和升級,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馬玉宏)
來源:中國經濟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