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重要的中藥材原產地和主產地,位于中國西北的甘肅省近年來加強與中醫發展較好海外國家的交流合作,并逐步向海外推廣中國傳統的醫藥技術。
據甘肅省商務廳介紹,在第110屆中國廣交會上,甘肅省中成藥、中藥材的出口成交大幅增長,其中中成藥成交額達到110萬美元,同比增長20%,遠銷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歐美和東南亞地區。
甘肅省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居中國之首,全省現有2450種中藥材品種資源,常年人工栽培品種有350余種,大宗地道藥材有30多種,尤其是甘肅地產的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甘草等主要品種產量占全國的70%~95%。
目前,甘肅省中藥材年交易量達到18萬噸,出口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三。但甘肅中草藥在對外貿易中尚存軟肋,生產加工不規范影響中藥材質量,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構,使名牌產品不能發揮應有的優勢。對此,從2011年起,甘肅省每年財政撥出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中藥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到“十二五”末,力爭甘肅省中藥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作為甘肅省的代表企業之一,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佛慈牌中成藥于1931年即出口至東南亞、日本等地,是中國最早出口中成藥的企業之一。據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目前中成藥出口歐盟的通道未完全關閉,但中成藥申請注冊的時間長,檢測認證的費用高昂,加上目前歐盟經濟持續疲軟,甘肅中藥企業面臨諸多困難,急需轉變觀念,不斷加強產品深加工,改變僅把中藥材當作農產品銷售的局面。目前,佛慈制藥已向瑞典提交了一味中成藥的注冊申請并獲受理。
同時,甘肅部分中醫藥機構去年陸續與港澳臺地區,以及韓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中醫藥業務交流與合作,主要包括針灸、中醫藥、敦煌醫藥學等。此外,甘肅省還將支持甘肅中醫學院在國外創辦孔子學院中醫學院,推薦甘肅名中醫赴國外孔子學院講學,并協調國外學員到甘肅中醫藥機構學習中醫、針灸技術。
來源:中國醫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