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紡織產業的意見》,強勁給力湖南紡織產業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在各方面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湖南紡織積極調結構、轉方式、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保持了較快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全省458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9億元,同比增長34.8%,完成銷售產值360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60億元,同比增長37.2%;完成利潤總額23.88億元,同比增加82.9%,其中完成利潤10.75億元,同比增長70.3%;完成紡織服裝出口3.12億美元,同比增長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新開工項目178個,同比增長34.6%。
但是,受棉花、面料等生產原料價格波動,用工成本增加,煤電油氣能源價格持續攀升等因素疊加影響,各企業經營成本均大幅增加,大部分企業生產成本增幅在20%左右。以此推算,今年湖南全省紡織經營成本將增加100億元左右,對于行業內三分之二處于微利經營狀況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受到削弱。這也昭示著紡織服裝行業“高成本時代”的來臨。
據省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對省內14家重點紡織服裝企業調研的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上半年生產經營基本正常,但近期受限電及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影響,導致企業經營壓力增大:一是企業接單難、二是市場需求疲軟、三是企業經營成本猛增、四是企業資金偏緊、五是紡織服裝企業融資難、六是電力供應緊張、七是用工荒困憂企業發展。
在用工荒方面,目前紡織服裝熟練工流動頻繁。他們流向服務行業或長三角、珠三角薪酬水平相對較高的紡織服裝企業。目前,湖南部分紡企細紗、織布、前紡等專業人才也較難招聘。今年以來,湖南重點紡織服裝企業普遍為員工加薪20%左右,而且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企業為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占到工資的一半左右,這對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說,企業運營負擔更加沉重。
為了應對紡織行業“高成本時代”的到來,打好“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第一仗。湖南紡織將按照“延伸產業鏈,推進高端化,增強競爭力“基本思路,堅持創新驅動,走高端發展之路,以纖維差別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綠色化、服裝家紡品牌化、技術裝備信息化為導向,注重企業自主創新。高效整合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科技和品牌對經濟的貢獻率,有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有力推動紡織產業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創造轉變,具體做法一是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以技術改造為手段,提高裝備水平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為導向,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三是加速產業集聚;四是針對市場需求,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產品創新。
發展面向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的產品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高效整合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資源消耗的最小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從而構建“高成本時代”的產品競爭力。
來源:中國服飾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