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重30多噸的大運重卡,一輛一輛下了裝配線……去年大運汽車公司生產重卡7000多輛,今年目標約2萬輛。
載重30多噸的卓里克勞耐商用車,在卓里集團批量生產,今年上半年已累計生產908輛。
7月23日,記者在山西運城市采訪。大運和卓里兩家公司繁忙的生產場景和飽滿的訂單,讓記者感受到運城市裝備制造基地的迅猛發展勢頭。
“運城市無煤可靠,但我們要建設先進的制造基地。”運城市經信委主任衛明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相對于煤焦大市呂梁市每年約250億元的財政收入,運城市一年財政收入只有90多億元。”衛明澤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運城市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7.09%,實現利稅增長32.6%,已從過去排名全市9大支柱產業的倒數名次躍居第三名。
記者從大運、卓里、森特等公司得知,“十二五”末,大運重卡年產要達到5萬輛,銷售收入約170多億元,卓里集團的商用車、自卸車等可達到1萬多輛,銷售收入約20多億元,加上森特等煤機裝備制造企業,運城市的裝備制造業有望成為第一支柱產業,擺脫無煤難以加快發展工業的困局。
山西是煤炭大省,全省90%的縣市依靠煤炭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全省10個市都是煤炭工業為主導的發展趨勢。今年上半年,全省70%左右的財政收入來自煤炭,51%左右的銷售收入來自煤炭。
但在運城卻幾乎沒有大中型煤礦,煤炭工業在全市經濟報表中看不到。由于缺少煤炭工業的拉動,因而財政收入和利稅等經濟指標的總量大多明顯低于其它市。呂梁市是山西煤炭大市,去年財政收入約250億元左右,但運城市僅90多億元。去年山西財政收入約1800多億元,11個市平均163億元,但運城市僅為平均數的70%左右。今年上半年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2698億元,而運城市僅為175.6億元,約為全省的6.4%。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等指標都低于全省11個市的平均數。
但運城又是山西的一個大市,文化水平、文化底蘊、農業、冶金等又好于其它市。面對這一反差,運城市確定了“十二五”發展戰略。其中重要一項戰略是,建設山西乃至黃河中游地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制造業基地主要是:汽車和運輸設備產業集群;鋁和鎂深加工產業集群;化工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