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經貿戰略合作升級,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


    時間:2011-08-08





    代工時代正在走向歷史,服務業開始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新焦點。正在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上海則正在成為新一輪兩岸產業戰略合作核心區。

      7月26日,兩岸商業同業在上海召開閉門會議,商討未來合作議題,包括百聯集團、大潤發、特力屋在內的兩岸商業巨頭悉數與會。

      百聯集團副總裁浦靜波表示,“十二五”期間,大陸經濟內需持續擴大,消費能級不斷擴展,兩岸企業合作空間更廣。

      浦靜波透露,“十二五”期間百聯集團將營業面積再增加200萬平方米(百聯集團已經擁有6000多家門店和600萬平方米營業面積),這就是內需商機,臺資同樣有機會。“歡迎臺資參與后世博園區十幾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項目、迪斯尼20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區建設,以及正在開發的大虹橋區4.7平方公里核心區建設。”

      浦靜波還提醒臺灣同業,上海郊區新城建設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目前,上海8個郊區正在力推老城改造,都將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城。“這里面的商業機會非常多。”浦靜波說,此外軌道沿線商機,及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區建設也蘊含大量商業機會。目前,上海正在建設10個大型居住社區,并在進行二期大型居住社區規劃,每個社區居住數十萬至上百萬居民。

      “大陸消費者正在追求價值提升。”中歐商學院臺灣校友會會長顧憶華說。而大陸正在力推的“三網合一”也給四處尋找商機的臺資企業帶來新的機會。目前,歐洲47%的年輕人上網,而大陸62%的年輕人上網,“三網合一商機無限,網絡正在改變大陸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顧憶華說。

      目前,臺北服務業超過68%,上海約58%,“臺灣有優勢的服務業必然對上海產生溢出效益。”上海市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處處長金雷說,“臺灣企業是在華人企業圈中血拼而存活下來的,已經經過充分競爭,在大陸會很有市場競爭力。”

      日前,上海市市長韓正在會見臺北市市長郝龍斌時表示,今后上海與臺北之間的合作,將向更深程度、更寬領域發展。此次郝龍斌來訪,與上海簽署了旅游、醫療衛生及教育三項合作備忘錄。

      臺資經過多年摸索,已經從各方面介入大陸甚多服務業領域,包括臺灣中信集團參與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以及平安保險、阿里巴巴、盛大游戲都有臺灣團隊身影。金雷說,兩岸合作正在全面深入,臺資企業正在“從頭到腳”介入百姓生活。“兩岸商業服務業技術要更多交流,目前,臺灣商業服務業技術領先大陸約3~5年,如不抓住機會就會像制造業一樣喪失機會。”

      兩岸服務業合作首推金融業,但合作步伐比較保守。“這不影響具體服務、技術和人才交流。”金雷說。目前,已經有14家臺資證券公司、3家臺資銀行(還有三家臺資銀行在滬開設辦事處)和2家臺資保險公司進軍上海。近期,租賃服務業開始火爆。一家中信背景的租賃公司頻頻與上海金融界朋友碰頭“密談”。

      設計業、文創業、醫療美容業等也將走向前臺,成為兩岸合作新亮點。ECFA簽署后,大陸開放五個城市讓臺資建設獨資醫院。“雖然臺資建設綜合醫院還需時日,但是醫學美容、健康檢查可以快速切入。”金雷說。

    來源:一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