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遍地皆是“達芬奇”
有專家認為,企業長期依靠貼牌生產,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很大
“這個“達芬奇事件”我們好多年前就知道了,只是現在才曝出來。”東莞市橄欖樹家具公司總經理馬一博感嘆道,業內對達芬奇家居在東莞的生產情況早已熟知。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東莞市多家家具生產企業發現,假借洋品牌之名進行生產銷售的情況在當地可謂是遍地開花,“達芬奇事件”對本地家具代加工企業的影響已經顯現,有企業主更是已著手準備清盤。
幾千元就能注冊洋品牌
在東莞的家具市場上,“洋品牌”隨處可見,東莞市某網絡銷售公司經理林先生介紹了注冊“洋品牌”的兩個辦法———
一種是花費幾千元,在香港或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注冊公司。“東莞這邊的企業為了辦手續方便,通常會選擇香港注冊公司。”林先生說,注冊公司之后,“流程走完最多只要兩三個月的時間”。無論是外資還是合資企業,都有資格國外購買生產材料的,“你要登記清楚你的產品材料有多少比例從國外進口,當然這個比例是你自己任意選的”。
林先生解釋,這種方法因為涉及政府部門,還面臨外匯管制等問題,所以比較復雜,通常要走高端路線的企業才會使用。
另一種方法,則被大多數東莞家具企業使用。其流程是委托貿易公司購買訂單,從國內直接“出口”產品,這樣操作對于企業來說較為簡單。
“無論用哪種方法進行產品出口,都要把握好細節,控制好出口風險。”林先生解釋,在出口的時候,價格變化是最大的。比如一張床墊的出廠價只要一兩千元,但為了出口退稅,“你可以盡可能報高價格,報到四五千元都可以,但是在過關檢查時也會有風險”。
家具內銷或受較大影響
東莞市雄偉木業是東莞一家臺資家具企業,產品主要是出口,公司負責人林憲聰對于長豐家具一直沒有回應表示出不理解。他認為,如果按照訂單要求代加工生產,企業是沒有太大責任的,“檢查把關是品牌廠商的責任”。林憲聰分析,“達芬奇事件”之后,家具的內銷市場受影響可能較大,因為“外銷的把關還是比較嚴格的”。
產品七成都是出口的東莞泰瑞家具總經理鮮先生則說:“早就聽說東莞生產達芬奇的事了,但不知道變得這么嚴重。”
馬一博得知此事的第一反應也是“早就知道了”。他介紹,國內家具的價格由幾部分組成,其中,原材料占到成本的一半以上,另外還有“人工成本20%,物流5%,還有進入賣場的經營成本”,所以說達芬奇一張床可以賣到30萬“太離譜了”。馬一博透露,在國外,設計在成本中所占比例比原材料還大,然而在國內市場,設計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經過多方輾轉,羊城晚報記者聯系到曾與東莞長豐合作多年的木材老板資先生。但一提到長豐,資先生語出極為謹慎,只是說曾經為長豐提供過若干密度板,而這些材料做何用途一概不知,并表示目前與長豐已沒有了合作關系,但對于相關部門的追查是否會涉及到一些供應商,他也表現出相當的擔憂。
東莞家具業面臨洗牌
除了品牌問題,質量和標準等問題也正在逼近家具生產企業。
馬一博透露,單以家具中的殘留甲醛為例,目前國內的甲醛標準低于國際標準。在市場上,多有用密度板或人造合成板制造的家具,這些材料常常是用紙漿、木刨花末等加工廢料粉碎后高溫壓制而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甲醛含量驚人。“根據國家標準,只要含40%—50%實木的家具都可稱為實木家具,”馬一博以1.22米×2.44米的板材為例,“密度板最貴的只要80元,便宜的只要50元,而如果要用實木價格最少800元,最貴的幾萬元都不止。”其中差價一目了然,再加上日益上漲的成本壓力,家具行業的混亂可想而知。
事實上,目前消費者涉及家具的投訴大多集中在質量問題上。馬一博介紹,現在相關部門的檢查都是企業送檢,極少會有抽檢,“要真正查出產品問題,只有抽檢才可能做到,因為送檢的都是合格的產品”。
由于民營家具企業得到的扶持甚少,近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也不斷受相關政策約束,還有各類成本的上漲,東莞的家具企業今年情況可用“蕭條”二字來形容。“‘達芬奇事件’之后,今年年底東莞家具業也將面臨洗牌。”馬一博預計,“達芬奇事件”可能促使更嚴格的相關政策或法規出臺,很多不合格的企業或產品將被嚴查。
作為全國出口總額排名第四的城市,截至今年5月,東莞家具產品出口額達到12.8億元,東莞市委黨校經濟學研究室主任李秋陽表示,雖然出口企業多、產量高,但東莞家具企業總體自信心不夠,由于過去長時間依靠貼牌生產,導致現有的自主品牌極少,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就很大。(羊城晚報記者 黃玨)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