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物產業成為新興產業后,各省市都加強了對這一產業的投入。今年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加大政府投入引導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加快基地和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人才引進培養,提高技術研究水平。力求從多角度突破生物產業發展的瓶頸。
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與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簽署合作協議,在未來五年內,國開行將向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的企業投資30億元,支持湖北省生物產業快速發展。去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規劃,到2020年生物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生物產業已被視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發展資金匱乏、產業組織不合理等問題正阻礙著生物產業的發展。面對產業發展的瓶頸,湖北生物產業如何突圍?
內引外聯找資金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由于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相關企業的資金來源不足,對新產品的研發投入不夠,目前我國生物藥品的創新藥比例偏低,每年審批的藥品數量大都是改劑型和仿制藥,相關企業和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都比較弱。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會從政策和資金等方面對國內生物醫藥行業進行扶持,未來我國生物醫藥的新藥研發創新力度將會增強。這對國內生物制藥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十分有利,有助于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了解決湖北生物產業企業的資金問題,目前,湖北大力鼓勵、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本投入生物產業,無論內資、外資企業,還是國有、民營企業,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全省發展規劃,均享受同樣的扶持政策,并提供無差異化的全程服務。在深圳參加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的湖北副省長郭生練就在會議期間深入深圳多家生物產業龍頭企業調研,鼓勵這些企業到湖北投資。
在引進內資的同時,湖北也把眼光投向外資企業。據悉,湖北將制定并發布生物項目投資指南,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本來鄂投資生物產業。對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湖北生物產業基地和園區、世界知名生物研發機構來鄂建立研發中心的,按照最優惠的原則,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支持;對投資規模較大(總投資1億元或2000萬美元以上)的生物產業項目,由項目所在基地和園區給予獎勵。生物產業基地和園區應設立專項資金,對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重點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新產品開發、成果產業化等項目建設給予支持。
研發破解技術關
研發是制約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一道難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產業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在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介紹,生物醫藥產業保持20%的增速沒什么問題,核心的問題是怎么做強。“我們已經是醫藥產業的大國了。現在如何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磅新藥、加快重大技術的產業化以及盡快提升我國生物醫藥國際化的水平,是未來的重點。”針對這一問題,湖北省提出,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據了解,湖北將通過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促進產學研合作、鼓勵重大成果產業化、鼓勵重大成果產業化等方式,促進生物產業的自主創新。記者了解到,湖北省將發揮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科教優勢,支持武漢國家基地依托并聯合有關大專院校和有較強研發能力的重點企業,成立“官、產、學、研、資”共同支撐的“生物技術研究院”,為基地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支持有條件的機構向國家申報建設生物產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新藥篩選平臺、安全評價平臺、產品質量檢測平臺等。各類與生物產業相關的資金重點支持一批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規定的資金用途在能力建設、設備購置、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一定額度的支持。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