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種不樂觀的形勢下,當前紹興紡織服裝訂單流失現象加速,一些訂單向越南、孟加拉、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作為短期內的應對,為爭取國際市場訂單,保持既有的一些市場份額,部分紹興紡企不得不依靠降價來獲取訂單。另一方面,部分紹興中小服裝出口企業還出現“有單不敢接”的現狀。
這種現象在柯橋外貿指數當中的到了體現。柯橋6月份外貿信心指數收于1022.62點,較5月份下跌1.07%,這表明外貿形勢當前仍不樂觀。而6月份柯橋外貿價格指數收于136.87點,較5月份下跌5.04%,年初比下跌2.42%。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條件,當地企業認為,靠廉價產品打天下的路子長久來說是走不通的,這要求企業適時而動,加快自主創新,實現由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的轉變。
造成當前這種現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國內治理通脹的收縮政策使國內紡織企業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紹興紡織企業也不例外。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當前已達到21.5%的歷史最高點,緊縮政策進一步出臺,中小紡企利空因素增加。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出口面臨多重壓力的態勢下,紹興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出現困難。“錢荒”成為影響紡織業的一大不利因素,在經濟通脹的影響下,今年以來提高準備金率、加息等宏觀手段逐漸被應用,近期紹興不少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均表示資金鏈多顯緊張。
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不斷壓縮紹興中小紡企利潤。自2010年6月人民幣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至今年6月30日1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6.4716元。因部分中小企業議價能力不強,人民幣升值一定程度上壓低紡織服裝出口利潤,對于外需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而且,生產成本、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大幅上升短期內也難以改觀。
從國際環境看,美國和日本經濟仍不景氣,難以提振人們信心;希臘債務危機再度引發人們對歐洲經濟的擔心。有經濟學家甚至分析,歐洲債務危機對美國的潛在影響可能達到次貸危機的水平。
在多種國內外因素綜合影響下,紹興紡企唯有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加大自有品牌產品出口比例,加大創意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才是長久之計。
事實上,當前有部分紹興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利因素倒逼這些企業加速轉型升級,部分企業加大創意產品的研發力度,例如紅綠藍的數碼印花產品等。
這些企業以開拓國際新興市場為契機,致使外貿訂單較5月份有所增長,拉動6月份外貿景氣指數環比回升。柯橋6月份外貿指數就顯示,6月份外貿景氣指數收于1740.70點,較5月份上調8.93%。(同黎娜)
來源:中國服飾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