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瓦房店欲打造千億元軸承產業集聚區


    時間:2011-06-28





      前不久,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六屆四次理事會在遼寧瓦房店市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就瓦房店市提出的在5年內要把瓦房店打造成千億元軸承產業集聚區這一目標展開熱議。大家經過分析認為,作為歷史上中國軸承工業的發祥地,現代“中國軸承之都”的瓦房店,完全有能力向這個目標挺進,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好轉變方式、調整結構、提升品牌、創新發展等幾個關鍵性問題。那么,瓦房店市能否把目標變為現實呢?


      優勢較明顯跨越有基礎


      我國現有瓦房店、洛陽、浙東、長三角和聊城等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其中,瓦房店的規模最大。2010年,瓦房店地區軸承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2億元,占全國銷售總量的20.43%,洛陽為45.3億元,長三角為57.2億元,浙東為94.5億元,聊城為38億元。顯而易見,瓦房店的軸承產銷量在幾大集聚區中遙遙領先。


      除此之外,瓦房店目前已建立起生產布局基本合理,產業門類比較齊全,大中小企業并存的較為完整的軸承工業體系。區域內共有軸承及配套企業700余家,企業集團9家。產品涵蓋9大類型,暢銷國內并遠銷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12月,瓦房店市獲國家惟一“中國軸承之都”稱號,2008年5月,瓦房店市的軸承產業又被列入“中國產業集群50強”。


      2010年,瓦房店地區軸承行業通過專利228項,認定國家行業高新技術企業7家,科技新品種鑒定9項。瓦軸集團申報的“國家大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獲科技部批準。瓦房店地區還擁有國家級軸承試驗檢測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以ZWZ為代表的知名軸承品牌。


      瓦房店的軸承產業集群優勢充分顯現,目前,已形成了以瓦軸集團為龍頭,以規模企業為主體,大中小軸承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集群。與軸承相關的臨港配套、風電裝備、機床、紡織機械、電子等產品發展迅速,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也與瓦房店的軸承行業成功地進行了合作。


      政府挺給力環境很優越


      瓦房店既是中國軸承工業的搖籃,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開發開放這兩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這些有利機遇,因勢利導地規劃當地的軸承產業布局,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的服務功能,力爭把這一優勢產業做得更強更大,使其真正成為地區的支柱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在多年的發展中,瓦房店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引導相結合,膨脹存量與擴大增量相結合,抓大與扶優相結合,速度與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品結構,做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同時,通過實踐自主創新、產業集聚、專業配套、市場開拓、品牌帶動和人才培育六大戰略,力爭把瓦房店建成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軸承產業制造基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5年內的奮斗目標,即到2015年末,全市的軸承及相關產業要完成營業收入1010億元,其中軸承主營業收入完成550億元,分別年遞增28%、18%。軸承主營業收入將達到全國軸承銷售收入的29%,占世界銷售收入的13%。


      圍繞這一目標,瓦房店對軸承產業布局進行了新的規劃,全市總規劃面積為50平方公里,分別由西郊工業園區、祝華工業園區、瓦窩工業園區、太陽工業園區、九龍工業園區和崗店工業園區六個板塊組成。在規劃的基礎上,全力支持瓦軸、大冶軸等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支持瓦軸等企業集團與外地軸承企業重組,打造民族軸承工業的航空母艦。重點扶持“專、精、特”優勢企業,讓他們以優勢產品參與國際、國內分工。提高軸承產業專業化水平,本地軸承零件配套率要達到90%以上。提高生產集中度,鼓勵中小企業間進行資產重組,資源整合。淘汰退出一批,實施生產準入制度。提高準入門檻,阻止不具備技術條件和達不到經濟規模的小型軸承企業滋生。政府要根據企業需求,及時搭建研發設計、質量檢測、培訓教育、市場營銷等公共服務平臺。


      優越的投資環境和政府部門全方位的服務,促進了瓦房店地區軸承產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2011年,瓦房店地區軸承產業計劃完成產值295億元,銷售收入280億元,稅金7.8億元,分別比同期增長19%、21%、18%。照此速度推進,到“十二五”末期,僅瓦軸集團就可完成銷售收入250億元,進入世界軸承業前六強。今年一季度,以瓦軸、大冶軸、光陽、遠東等企業為主的軸承產業實現產值65億元,同比增長28%,為瓦房店軸承產業的“十二五”開了個好頭。


      橫向作比較軟肋也不少


      瓦房店雖然擁有軸承業中諸多第一和之最,但這僅僅是在國內而言,如果把它置身于國際大市場中,就顯出力量的不足了。我國是軸承大國,但并非軸承強國。瓦房店700余家軸承企業2010年軸承主營業收入232億元,折算成美元,還不如2008年SKF公司(77億美元)或舍弗勒公司(75億美元)一家的多。而且這些跨國軸承企業近年來已紛紛踏入中國市場,他們勢必擠占中國軸承企業的市場份額。可見,我們要做強做大如果拿不出過硬的東西,恐怕還真的不行。


      這幾年,瓦房店軸承銷售份額的增多,很大一部分是靠每年新增50多家軸承企業來實現的,而原有的骨干企業增量并不明顯。一些達不到經濟規模、缺少技術支撐小企業的滋生,擠占了優勢企業的資源和市場,造成了同質化惡性競爭。經濟規模雖然上去了,但核心競爭力卻下來了。如果有一天瓦房店軸承產業前30名的銷售收入比例由現在的45%提高到80%以上,瓦房店軸承產業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


      在這次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年會上,許多專家學者還向瓦房店坦誠建言,提出瓦房店軸承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要解決好重“硬”輕“軟”的通病,重點解決好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管理能力、融資能力、系統集成力等常被忽視的企業經營要素。專家們認為,瓦房店一旦把這些影響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好,打造千億元軸承產業集群的目標就絕不是一句空話,并且向更高的目標進軍也有可能。

    來源: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