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國資整體上市不追求全部控股


    作者:王道軍    時間:2011-06-20





    “上海國資整體上市的方向應該是實現產權多元化,整體上市并不是最終目的。”昨日,在上海舉行的南北經濟學家高峰對話上,上海市國資委黨校校長王國平如是說。

      王國平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整體上市的上海國企,會形成國有絕對控股、國有相對控股和國有參股多種形態,目前上海市國資委對此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

     2009年以來,上海市國資委所屬的大集團已有多家啟動整體上市,包括錦江國際集團、百聯集團、上海汽車集團、上海交運集團、上海城建集團、上海建工集團等。

      在今年1月召開的2011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上,上海市國資委主任楊國雄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上海國資系統90%的產業集團要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產業集團90%以上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將來自主業,凈資產收益率穩定在6%以上。

      “整體上市是一個方面,關鍵要產權結構優化。”王國平認為。

      王國平告訴早報記者,上海市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能否取得突破,關鍵點在于上海國資國企的改革深化,而這種深化有賴于民企和國企聯動發展。事實上,上海的民企生存狀態并不好,在上海國資新一輪開放性市場化重組聯合中,應對民企和外資、央企開放。

      王國平分析,上海的民營企業之所以發展不夠理想,一方面是國企太過于集中,在調動社會資源方面,上海國企占據絕對優勢。另外一個方面,1992年浦東開發開放以來,通過政策傾斜,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目前有6萬多家。在這種情況下,上海的民營企業空間有限。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也告訴早報記者,現在的民營企業是進入了2002年以來的最困難的一段時間,他們大部分被國企擠壓到了產業鏈中下游,生存空間少,活力在減弱,如此下去,將制約上海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王國平透露,上海市國資委之所以要積極推動集團整體上市,從體制上看就是要形成多元的產權結構。建立起混合所有制結構,可以完善法人治理,更好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另外,民企和國企在優勢上可以互補,上海也能夠聚集全國甚至全球的資源。

      為了推動集團整體上市,上海市多家國企正在探索股權激勵。此前,上海汽車集團董事長胡茂元確認“上海汽車激勵方案正在制定,將在年內推出”,而張江集團總經理丁磊也在6月1日對外透露,關于在張江園區試點股權激勵的方案已經形成,目前正在審批過程中。王國平告訴早報記者,在集團整體上市過程中上海國資擬加大股權激勵力度,包括股權、期權多種方式,但到底如何做,上海國資委還在探索,將會制定統一的方案。(王道軍)

    來源:東方早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