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在山東省泰安市工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是泰安工業調整振興的重要抓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未來五年,泰安市將繼續把傳統產業放在基礎地位,確定了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工程總的目標和要求。在發展速度上,要達到或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末,傳統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等主要指標都要翻一番以上,年均增幅不低于15%。
傳統產業改造成效顯著
2010年,泰安市煤炭、化工、食品、紡織服裝四大傳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6億元,比2005年增長390%,年均增長37.5%;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了44%,再加上機械、普通建材、鋼鐵等產業,全市傳統產業比重要達到60%以上。
“十一五”時期,泰安市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對傳統產業實施高端化改造:一是加強領導。泰安市成立了工業調整振興指揮部,把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作為重要的突破口,制定了調整振興規劃。二是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每年組織召開技改項目建設現場會、銀企聯誼會等重要會議,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項目,幫助企業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技術改造加速了技術裝備更新換代,機械、紡織、建材等重點行業50%以上的主要設備達到國際水平,69%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三是推進技術創新。大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創新型企業建設,每年組織企業參加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活動,促進傳統產業創新能力、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山東岱銀紡織服裝集團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該企業推行“精細化、看板化、軍事化、人性化”為核心的“四化”管理,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實力,跨入全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排名前20強。康平納運用高新技術實現了由單一傳統紡織業向紡織及裝備制造業轉變,由一般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轉變。山東宏康裝備集團把技術創新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近幾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8%。瑞星集團粉煤氣化技術屬全國首創,尿素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石橫特鋼高強度鋼項目,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提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保持傳統產業基礎地位
“十二五”時期,泰安市將繼續把傳統產業放在基礎地位,在保持較高發展速度的同時,還要實現質的提升:技術改造投入保持較高增幅,年均不低于15%;骨干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要進一步提升,主要設備60%要達到國際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要超過80%;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要完善,創新投入逐年提高,確保每年掌握一批新技術,更新一批新設備,革新一批新工藝,開發一批新產品。
煤炭產業。泰安是山東省重要的傳統能源基地,煤炭產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重大裝備國產化,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安全高效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大力推進中小型煤礦機械化,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裝備,提高煤礦重大裝備研發和制造能力。全面推進潔凈煤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開展煤層氣(煤礦瓦斯)、礦井水、煤矸石、煤泥以及與煤共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到“十二五”末,境內原煤產量穩定在2500萬噸左右,境外原煤產量達到1億噸以上。煤炭主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利稅180億元,利潤90億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