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工業布局規劃(2010~2020年)》日前進行公示。《規劃》明確了今后10年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勾畫出未來10年的總體產業布局。
建設“四大基地”是濱海新區今后10年的工業發展目標。《規劃》高調提出,用10年時間,將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和國內影響力的高水平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自主創新產業化基地和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萬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左右。工業年均增長速度在14%以上。
對于未來濱海新區工業發展方向,《規劃》明確提出,以產業結構升級為主線,發展壯大優勢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扶植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優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著力向高端提升;做大做強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著力培育壯大;改造提升石油和化工、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產業,存量調結構,增量上水平,著力轉變發展方式。逐步形成以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和低碳化、集約化為特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優勢支柱產業為支撐、高新技術研發轉化為核心、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生產性服務業深度配套,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體系。
按照《規劃》,濱海新區將以軸帶為產業布局脈絡,以組團為產業整合載體,以“中服務、西高新、北生態、南重化”為區域特征,形成“一核心、兩軸帶、三組團”的工業總體空間布局。其中,“一核心”是指提升濱海新區核心城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推動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使核心城區成為輻射各組團的綜合服務中心。“兩軸帶”是指重點構建兩大產業軸帶,即沿京津塘走廊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和沿海岸線形成的臨海產業發展帶。“三組團”則是通過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三大工業組團:西部打造戰略性新興工業組團,實現創新、高端發展;北部打造生態工業組團,實現集約、綠色發展;南部打造重裝、化工、輕紡及現代制造業工業組團,實現規模、循環發展。
依托功能區和工業園區,圍繞航空航天、石油和化工、裝備制造(含汽車、現代冶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工紡織、節能環保八大主導產業,形成16個產業集聚區和12個產業集群。
來源: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