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6月7日獲悉,為推動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一改國資獨占鰲頭局面,上海市開始在全市18個區縣猛推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覆蓋近34萬家中小企業。
而從6月起,《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亦正式實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緊接著,在敏感的財稅問題上,上海市國稅局和地稅局,緊急聯手“研究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上海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尤其是新興產業的推進上,上海市委、市政府開始全面部署,將大力鼓勵民企進入這一領域。
民企將成主力軍
在上海,民營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積極布局。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馬靜告訴記者,民企應該是新興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但上海相對于周邊城市,民企比例“現在看起來相對比較低”。
在馬看來,上海對于民企日益重視,從而為民企的發展創造了合適的土壤。
對此,上海社科院一位專家就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做大做強,一定不能忽視民營企業的力量,而且,更要注重扶持民族企業在這一領域快速占領話語權。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民企負責人也特別提出希望地方政府能加大對民企的重視力度。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目前,在上海的新興產業中,國企仍然占據較重要的位置,比如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等基本都是國企的天下。在鼓勵民企進入新興產業方面,上海做得還明顯不夠。
“9+5”格局成型
上海重視新興產業,有著更為深遠的考量。
馬靜透露,除了原來布局的9大新興產業外,上海還將發展智能電網、物聯網、云計算、節能環保、民用航天等5大新興產業。
這就意味著上海方面將重點發展14大新興產業,其中,節能環保、民用航天兩大新興產業的實施方案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之中。
“上海與國家戰略要求有機結合,做到‘主動有為、有舍有取’”,馬靜表示,這在外界看來,上海拋棄了當初可能的“貪大求全”的布局策略。
按照上海方面的規劃,“十二五”末新興產業產值將是“十一五”末的一倍。
而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上海資本市場和民營企業的主攻方向。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