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基地創品牌,江西瑞昌特色農業成農民新寵


    作者:胡嘯 張功和 溫科周    時間:2011-06-08





    連日來,瑞昌市橫立山鄉萬畝翠冠梨基地一遍繁忙,當地農技人員紛紛下到村組指導種植大戶進行果實套袋,提高果實外觀品質,防止農藥污染,為生產無公害翠冠梨果品創造條件。據了解,該市早熟梨、西瓜、山藥、生豬、獺兔、螃蟹、小龍蝦等特色種養業已逐漸成為農民“新寵”。

    建立特色農業基地。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思路,積極鼓勵農民因地制宜,發展適合地方特色的農業產品,促使一大批特色農業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以橫立山萬畝翠冠梨為龍頭,種植早熟梨1.9萬畝,已掛果1.4萬畝,年產可達300多萬公斤;以南義鎮5萬頭生豬養殖基地為龍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全市存欄生豬30余萬頭,年出欄生豬26萬頭,能繁母豬1.2萬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0%;以赤湖2萬畝螃蟹、小龍蝦養殖基地為龍頭,壯大特色水產品養殖業。全市小龍蝦養殖面積2.7萬畝,年產可達2000噸,實現產值5400萬元。螃蟹養殖面積1.8萬畝,畝產優質螃蟹可達80公斤、實現產值3200元,經濟效益居特色養殖之首;以高豐獺兔養殖基地為龍頭,大力扶持獺兔產業,已發展獺兔養殖61戶,全年累計出籠獺兔6.4萬只。全市基本形成“一鄉一業,多村一品”的特色產業格局。

    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嚴格按照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積極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服務和管理,先后制訂了早熟梨、西瓜、山藥、生豬、獺兔、螃蟹、小龍蝦等名優農產品地方技術標準,在一些效益農業示范基地、專業鄉村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點。市農業科技部門組織人員深入農村,對農民進行特色農業生產技術培訓,推廣農田保護性耕作、病蟲雜草無害化防治等特色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農民按照綠色產品標準組織生產。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和檢測,嚴格控制農產品源頭和環節污染。同時,積極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做好綠色食品和名牌產品的認證工作,在已有的“獨一枝”山藥、“廬山香”獼猴桃、“贛”牌大米、“橫立山”牌蔬菜等綠色品牌基礎上,圍繞早熟梨、生豬、螃蟹、小龍蝦等特色產業,力爭在三年內有10種農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標志,15種以上農產品獲省級以上品牌稱號。

    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特色農業產業鏈。圍繞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重點抓好7個農業示范園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項目、農產品品牌、農產品營銷市場等工作,并推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支隊伍、一筆資金、一個標準、部門協同、產業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引進“農字號”龍頭企業,以工業反哺農業,采取公司+農戶形式發展“訂單”農業,目前這個市通過招商引資,已發展鳳竹紡織、紀風實業、昌龍食品、華亨皮塑、高秀園藝等一大批“農字號”企業,增強了農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目前,該市已建成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兩家,九江市級10家。特色產業帶動3萬多戶農民發家致富,為從事產業化經營的農戶增加收入5805萬元。特色農業的發展,還推動全市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15家,涉及農業、林業、水產等各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領域。(記者胡嘯 通訊員 張功和溫科周)

    來源:中國廣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