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山東省鄒城市工業經濟呈現出全面提速、運行質量大幅提升的良好態勢,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記者在山東省鄒城市經信局獲悉,今年第一季度鄒城市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77.6億元,同比增長25.4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68.2億元、實現利稅40.9億元、利潤26.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3.30%、17.57%、21.87%。
非煤項目拉動
近年來,鄒城市實施非煤產業大項目拉動戰略,圍繞打造400億元新材料、200億元新能源、200億元新醫藥及生物制造、100億元新能源汽車、100億元節能環保和信息產業群體,尋求對外合作,通過聯外、聯強、聯高,增強技術應用和產業對接能力,形成集聚優勢,增強產業發展支撐力。
據統計,今年以來,鄒城市新簽訂招商引資合同81個,總投資79.67億元,其中過億元項目17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已有33個非煤產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他們以華魯醫藥、百隆色紡、磷酸鐵鋰電池、萬達煤機、賽維太陽能光伏發電、尤特爾新型生物催化劑等重點項目為龍頭,發揮非煤產業大項目對經濟發展的強勢拉動作用,全力打造工業巨擘,將努力形成一批名優產品、拳頭產品,建成一批銷售收入過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強企方陣。這批大項目如期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千億元以上,全市經濟發展的后勁會明顯增強,結構將明顯優化,從根本上改變鄒城煤電產業占比過大的結構性問題,真正實現經濟的全面轉型。
形成多元格局
鄒城市打破煤電產業獨大的單一產業模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煤炭采掘業、紡織業、電力產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通過煤炭資源轉化,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市場優勢和資本優勢,先后與兗礦、鄒縣電廠等駐鄒企業開展對接互補,抓住企業主輔分離和資產重組的機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精細化、品牌化發展。他們按照濟寧市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創建煤化工園區,逐步形成了240萬噸焦炭、80萬噸甲醇、30萬噸焦油裂解以及其他一系列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培育和打造國家級煤化工基地。
與此同時,他們著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和生物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起步較早、基礎較好的四大新興產業。以泰玻電子級玻璃纖維紗、意可曼公司的可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凱倫硅業的多晶硅、科澳鋁業公司的高性能工業鋁等項目為重點拉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升級,努力實現產業發展的高端化和規模化。目前,中心機電產業園、兗礦機電產業園已初具規模。投資47億元的華魯生物制藥、總投資30億元的泰山玻纖鄒城分公司5期2條5萬噸電子級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暨3億米電子布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省級經濟開發區、省級工業園區的綜合管理效能、基礎設施和配套能力明顯增強,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兩年內鄒城市將形成一個梯次推進、多元支撐的工業發展新格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