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創下多項“第一”。目前,該市非公經濟總量已占全市經濟總量的83%以上。
早在5 年前,位于千里黃金水道上的西江明珠梧州市,非公經濟就已占全市經濟總量的八成,非公經濟稅收占稅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從集貿市場上一個挨一個的個體工商戶攤位,到遍布工業、商貿、旅游業和高科技領域的大大小小的私營企業,近年來,廣西非公經濟已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滲透到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撐起廣西經濟的半壁江山。
筆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廣西個體工商戶達115.87 萬戶,資金數額達373.80 億元;私營企業13.7萬戶,注冊資本( 金)達2503.18 億元;外商投資企業2248 戶,注冊資本154.77 億美元。全區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27.04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57.38%。據測算,去年廣西私營企業上繳稅收720 多億元,約占全區稅收的65%。
今年3 月,自治區工商局印發《2011 年全區工商系統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從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落實優惠政策措施、推進非公企業黨建等6 個方面著手,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大力促進廣西非公經濟跨越式發展。這是該局繼去年8 月出臺《全區工商系統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產業環境方案》之后,再次加大扶持力度,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一大舉措。
近年來,廣西各級工商機關認真做好優化非公經濟產業環境的牽頭工作,立足職能,努力做到“四個統一”,全力支持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該局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制定推動民間資本投資的措施,同時認真清理不利于非公經濟發展的文件規定。在工商系統政策措施的鼓勵引導下,全區非公經濟市場主體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一大批龍頭企業相繼組建集團,很多自治區外的企業到廣西設立研發基地、發展總部經濟或直接投資建廠。在工商部門的支持下,非公經濟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不斷進入新興行業,一批代表廣西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工業園區相繼建成。該局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能,優化非公經濟法制環境。廣西工商系統服務監管并重,查處了一批地區封鎖、商業壟斷等限制非公經濟發展的不正當競爭案件,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經過政府和職能部門的不懈努力,廣西非公經濟已經從千帆競發向巨輪出海方向邁進。非公企業通過強強聯合等方式,不斷壯大規模,廣西華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一家總資產28 億元,年造紙15 萬噸的企業集團;梧州神冠、廣西皇氏乳業、廣西同濟藥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分別在我國香港、深圳和美國成功上市。小、弱、差不再是私營企業的代名詞,它們不僅在餐飲、零售、運輸等傳統領域占據發展優勢,而且延伸到廣告、旅游、學校、醫院、教育等領域,并正在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大展拳腳。
“ 十一五”時期,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把工業園區作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工業園區產業做大、企業做強、產品做優的措施。隨著全區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企業綜合實力逐漸增強,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2006 年至2010 年,自治區重點監測的37 個工業園區招商引資3737 個項目。目前,進入37 個重點工業園區的工業企業已超3000 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78家。園區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可口可樂公司、來寶集團等跨國企業和國內500 強企業前來投資。如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已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在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劉寧杰說:“非公企業既可以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也可以圍繞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的上下游配套項目進行投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通過‘百億工程’的實施,預計到2020 年,將形成2 萬億元到2.5 萬億元的投資規模。”□蘇必慶;廖開軍
來源:中國工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