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陽能光伏企業,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換言之,最近半年時間內,浙江光伏企業幾乎實現了倍增。其中有65%的投資切入了光伏組件環節。
作為光伏產業中的一員,浙江公元太陽能副總經理貝金華在第109屆廣交會開展的第三天便返回了公司,他已經沒有心情像往屆一樣統計訂單量,因為自2011年以來,光伏產業利潤不斷下滑,電池組件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已下降10%。
在貝金華看來,光伏業陷入利潤低谷,與源源不斷的新入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新入行企業過多導致競爭加劇,隨著今年歐洲市場需求降低,光伏業利潤可能因此受到進一步擠壓。”貝金華說。
民營投資井噴
“浙江的民營投資幾乎涵蓋了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其中以硅片、電池組件等中游產品最受民企青睞。”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協會太陽能光電分會秘書長朱翠漢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朱翠漢表示,在新增的78家企業中,上規模的光伏企業約在30家以內,其他或規模較小,或從事光伏貿易。綜合來看,新入行的企業大多選擇了電池組件的生產,這一方面是由于投資風險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企業看好其中的利潤。
事實上,自2011年1月《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頒布以來,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項目不僅投資成本大漲,且政策審批難度也陡增,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定性意味著多晶硅行業又將面臨一輪洗牌,精明的浙商自然不會趕著蹚這灘渾水。另一方面,2010年光伏產業整體經營行情較好,如無錫尚德等規模大的企業,其電池組件的毛利率約在15%~20%之間,一些從事中游產品生產的中小企業也能將毛利率保持在10%左右,非常具有投資吸引力。
“但是今年的行情已經發生變化。行業普遍認為,光伏企業的毛利率在10%以下就會陷入虧損,而大多數新入行企業的毛利率不過在5%~8%,甚至更低。”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負責人說。
對此,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分析認為,從去年的逐利到今年的賠本賺吆喝,浙商癡心不改地投資光伏有很大成分應是著眼于未來。從全球市場和產業發展方向來看,光伏產業仍然具備良好的前景,即便歐洲市場需求由迅猛增長轉為平穩增長,其他市場的未來需求仍將不斷增加。更何況,處于產業鏈中游便于企業向上游或下游拓展,進可攻、退可守,其投資或將更加穩健和保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