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以來,遼寧加速所有制結構調整,民營經濟“短板”不斷加長。去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首破萬億,達10900億元,占全省GDP比重超過60%;實現利潤總額2866億元,比上年增長29.3%;上交稅金1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1.9%。
近幾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政策,落實了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財政貼息等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同等待遇。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比重超過20%,成為民營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近五年來,遼寧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22.1%,高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8.1個百分點。
“專精特新”讓民營企業活力十足。2006年,遼寧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工程,打造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十一五”期間,遼寧民營企業累計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761項、技術專利7655項,12.9萬個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
圍繞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等12大產業,打造130多個獨具區域特色的民營企業產業集群。沈陽法庫陶瓷、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錦州光伏、本溪中藥等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良好,集聚效應初步顯現。2.8萬個企業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3560億元。集群數量比2005年增長108%。
破解融資難題,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遼寧完成了1000戶重點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庫的建立,并將數據納入到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去年全省納入備案管理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213家,注冊資本金202.4億元,當年貸款擔保額達406.9億元,使1.8萬戶缺少抵押資產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支持;全年新增中小企業貸款1506.6億元,同比增長27.33%。(鄭少忠)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