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遼寧省和山東省將加快推進環渤海經濟圈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形成中高級別建筑鋼材、造船板、不銹鋼、耐候鋼材等集中消費帶,推動區域內的鞍鋼、本鋼、東北特鋼、凌鋼、山東鋼鐵集團等重點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
據悉,“十一五”期間,大連、青島和煙臺已初步形成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
遼寧大連船舶配套產業園區被劃為四大分區,其下面又劃分有若干加工區,所有船舶核心配套企業都可以進入。目前,近20家船舶配套企業已建成投產,用于船用設備、舾裝件、船用材料生產的產業一區已完成招商工作,現正在興建用于海洋裝備、大型重型配套產品和成套設備生產的產業二區。同時,“五點一線”經濟帶向東西延伸,形成了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配套為一體的船舶產業集群,推出了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以及船舶配套項目、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旅順開發區船舶配套產業園、普灣新區三十里堡船舶配套園等7個產業園。據介紹,“十二五”期間,遼寧省將重點打造大連、葫蘆島、丹東、盤營四大造修船基地,高標準、高規格地布局一批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以及船舶配套項目,大力發展12個船舶配套產業園區。力爭到2015年末,遼寧省造船能力達到2000萬載重噸,造船產量達到1500萬載重噸,經濟總量超1000億元。
青島船舶海工產業項目有70%以上具備國內先進水平,已經形成造修船、船用柴油機、海洋工程裝備、船舶電力推進等高層次產業鏈。隨著武船重工特種船和海洋工程、北船重工造修船、中海油海洋工程等重點項目的竣工投產,青島船舶制造和配套設備、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跨入了快速上升軌道。2010年,青島船舶海洋工程產業產值350億元,年增長速度達到50%,海洋石油工程基地、青島北海船舶重工基地、海西灣船舶海洋工程基地,船舶海洋工程產業集群已經初具規模。“十二五”期間,青島船舶海洋工程產業將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形成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努力打造世界級的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
煙臺瞄準了國際級特種船舶高端裝備市場。根據“十二五”規劃,煙臺將把海洋裝備制造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突破關鍵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發展水平。到2015年,煙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能力將達到100萬噸,船舶產量將達到550萬載重噸,海洋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其主攻目標有三個:一是優先發展特種船舶,突破發展冷藏集裝箱船、高檔游艇、公務船、LNG(液化天然氣)船、遠洋漁船、化學品船、大型重型運輸船等產品;二是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裝置、多功能供應船、大型起重鋪管船、深水系泊系統、自動調壓載系統等特色優勢產品;三是開發高端配套產品,提高舾裝件、鋁板、管材等產品規模和技術水平,建設船舶中間產品生產中心和船用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開發生產甲板機械、艙室設備、船用空調、通訊導航和自動控制、海上油氣開采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培育發展海洋測繪、海洋物探等精密儀器設備制造業。
來源:中國冶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